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人民网专访广西人大代表、贵港市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

2022年01月20日10:45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正在发言。港北区委办供图

人民网南宁1月20日电 (王勇)日前,广西人大代表、贵港市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接受人民日报、人民网专访,介绍了港北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人民网广西频道:本次广西两会您最关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哪些内容?带来了哪些建议?

黄英梅:今年两会我主要关注的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两会期间,我主要是围绕这两方面提建议。在乡村振兴产业方面,希望自治区加快乡村产业顶层设计,加强产业的整体规划,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扶持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方面,希望自治区能够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培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电动车行业。

人民网广西频道:2022年,港北区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黄英梅:2022年,港北区将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二十字”方针总要求,立足区情、找准定位,以建设贵隆高速示范带、红色旅游示范带、根竹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基础,推进“六联共建”的乡村振兴模式,全力打造宜商、宜业、宜居、宜游、活力的港北。

一是坚持“责任联防”,守住返贫底线。以“三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责任“四不摘”,压紧压实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的责任,做好“一帮一联”工作。坚持资金项目力度不减弱,统筹用好财政扶贫专项和衔接资金,落实落细产业、健康、就业等政策。坚持动态监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二是坚持“资源联筹”,打造宜商港北。坚持通过村集体投入“造血”、村企共筹“补血”、财政扶持“输血”、外部资本注入“活血”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资金保障。深入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行动”,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开展“万千”活动,组织发动群众积极自行捐助、投工投劳共建美丽家园。统筹用好财政涉农资金,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实施精准招商,引入企业兴办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特色电商等三产项目。

三是坚持“三产联营”,打造宜业港北。坚持育产业、育主体、育园区、育品牌的“四育”模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深化“8+N”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桉改竹、改油茶、改中药材项目,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经营,加快培育特色品牌。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是坚持“生态联治”,打造宜居港北。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加快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房管控和宅基地管理,深入推进“三微、四化、五网、六改”工作。

五是坚持“文旅联创”,打造宜游港北。持续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试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创建文明村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乡村+新型产业+休闲旅游”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港城街道富岭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根竹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六是坚持“组织联建”,打造活力港北。深化拓展“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头雁讲堂”等党建平台,推行三级联动治理、“党建+屯级理事会”、“五联聚力”等工作机制,不断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加大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和加快培育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的“五支先锋队”先锋模范作用。用好用活“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乡村科技特派员等,推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常态化。

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到工厂进行调研。邓发发摄

人民网广西频道:港北区在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上的做法和成效?

黄英梅:近年来,港北区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从2015年到2021年,短短6年时间实现从“无中生有”到“全产业链”。目前全区累计引进了电动车企业100多家,建成投产50多家,本地配套率达80%,已成为西南、华南地区产业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零部件配套率、智能化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注重”:

一、注重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聚。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自治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聚焦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实施招商引资“主官工程”,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主动对接已入驻龙头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配套或延伸项目,着力补齐产业链条。截至目前,累计引进整车生产企业11家,爱玛、台铃、绿源、欧派、立马等行业排名前10的企业已陆续入驻,形成了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500万套零部件的产能。

二、注重平台搭建,积极开拓市场。港北区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中国、各省市电动车协会密切合作,创新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全面提升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影响力,连续5年组织500多家(次)新能源电动车企业参加广西新能源汽车电动(三轮)车及零配件博览会,在全国打响了“好电车,贵港造”品牌,今年成功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常设性活动,并成功举办了首届论坛,行业影响极大。同时,依托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打造电动车创新小镇,目前已通过自治区培育验收阶段。

三、注重优化环境,服务企业落地。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处级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工作制度,推行“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区长服务企业接待日”等活动,成立帮办中心,落实“特派员”,为电动车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让电动车企业“办事不求人、办事少花钱、办事省时间”。爱玛项目从签约到试产仅用10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爱玛新工厂建设投产的最快纪录。绿源贵港智能工厂仅用了259天就建成投产,速度之快、智造水平之高,行业首屈一指。与广西质检院合作建设的广西新能源电动车质检中心是全国19个电动自行车3C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实验室之一,检测水平达到广西领先、全国先进,目前已交付使用。广西电动车行业协会于2021年6月进驻港北,将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咨询等服务。

四、注重政策支持,加速企业发展。出台《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支持汽车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全力支持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同时,注重提升电动车产业园区能级,实施园区“八个一”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功能园区。在土地方面,规划建设1万亩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已完成一期土地征收工作,正在加快工业用地调规,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在标房方面,在建标房约61万平方米,其中专属电动车配套企业的标准厂房约24.7万平方米,可以满足企业“拎包入驻”需求。在人才方面,依托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学院等高校,开设一批符合港北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为我们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精准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培育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广西工业品输出东盟的大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末及未来实现电动车产业“311”目标,打造立足广西、挺进东盟、走向世界,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千亿级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    

(责编:王勇、黄昱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