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右江区阳圩镇六丰村:脱贫奔小康路上的华丽蜕变

2021年11月15日10:1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六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芒果种植技术。
六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芒果种植技术。

近日,百色市右江区六丰村穿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字样衣服的人群格外引人注目。原来,2021年10月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百色水利枢纽开工建设20周年,国内20余家媒体组成采访团,到水库移民重点村——阳圩镇六丰村,就移民村的新生活开展专题采访报道。

六丰村属库区移民村,2001年六丰村群众响应国家建设水利枢纽号召,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水库蓄水成功后,村里大量农田肥地被淹,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网箱养殖,仅此一项群众人均每年可获得5000元以上的收入,是当时村里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高密度的网箱“疯长”以及饲料的大量投入,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2018年,为了保护和改善辖区水域生态环境,六丰村从大局出发,带头拆除水库网箱养鱼,誓要还碧水“颜值”。

网箱拆了,产业没了,怎么办?面对这一困境,六丰村党支部知“困”而后生,积极转变思想谋出路,帮助农民群众快速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让小渔村旧貌换新颜。2021年2月,六丰村党支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产业从“靠水而生”到“向山而行”

“得知库区网箱养鱼即将被拆除消息后,我们村干部第一时间分片到各屯召开座谈会,了解群众下一步发展意愿和想法,集思广益寻找新出路。”六丰村党支部书记宋玉军说。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六丰村不等不靠,结合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从“水里”向“山上”进行转型,快速确立“党建驱动、基础推动、产业带动、扶智促动”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短、中、长期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布局,形成了“芒果+山茶油+猪+柑橘”的“3+1”特色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芒果种植7600亩,油茶1600亩、柑橘500亩,生猪存栏超1000头。

为推动芒果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六丰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电商”的发展模式,创建了500亩芒果示范基地,带领农户科学种植优质芒果,并引进2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指导,为群众提供产、供、销一站式服务。仅芒果种植一项,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产业的重塑,给六丰村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2018年网箱拆除当年,六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仍比上一年提高7%;到202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2.6万元。

集体经济从“后进薄弱”到“提速换挡”

“过去靠网箱养鱼,我们村集体经济每年都在10万元以上。网箱拆除以后,集体经济排名在右江区从名列前茅一下子变成了倒数。”六丰村委副主任农彩丹无比心痛地说。

对此,六丰村“两委”也是卯足了劲,立志要把失去的“名分”给找回来。村“两委”立足盛产芒果的区位优势,决定通过发展电商销售六丰村的农产品来拓宽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六丰村开发了右江区第一个村级电商平台“六丰拾贝生态农业”微店,当年就实现芒果销售额21万元,净利润达3.2万元,为集体经济带来了“第一桶金”。2019年,由六丰村党支部牵头,联合阳圩镇18个村党支部成立了右江区第一个镇级电商服务站—“阳圩电商服务站”,共同发展电商业务,成为集体经济“生力军”。2020年,依托电商服务站,与区委党校合作打造了右江区第一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当年就接待各类党员培训班6场次,为集体经济实现增收2.6万元,成为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丰村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净收入高达43.3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强,六丰村村民合作社也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荣誉称号。

乡风民风从“粗放无序”到“文明有序”

六丰村根据乡村治理的新要求、新任务,及时将倡导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有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实施“一组两会”和“一约四会”乡村治理制度,动员群众开展村屯“三清三拆”,实施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倡导红白喜事简办,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焕新一新。近年来,六丰村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

“现在出门忘记取钥匙也没有关系,就算插在门上一天也不担心,可以说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民冉进正说。

同时,该村从传统孝道文化入手,着重推进“邻里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六丰人”评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乡村治理“六丰模式”,全村文明村屯、文明家庭创建率达到90%以上。以六丰屯为示范点,开展“家训家风”主题创建,利用节庆开展形式多样的山歌、游园、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全村营造了和谐邻里、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

“站在新的起点上,六丰村将以乡村振兴为新的起点,继续勇往直前,从富裕走向富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六丰。”对六丰村未来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宋玉军充满信心和力量。

黄清孝、黄谈诚、王迁 摄影报道

(责编:陈露露、黄昱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