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深入实施“三项工程” 建设高素质专职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

今年以来,百色市右江区在建立社区工作者专职化管理体系工作中,同步印发《右江区专职化城市社区工作者“素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三项工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成长成才工作制度,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来源广泛、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聚焦择优配强,实施“开源”工程。重点依据社区规模、常住人口数量等要素,对专职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员额控制管理,每个社区至少配备9名专职工作者和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社区常住人口超过2000户的,每增加500户增配3人,上线不超过15人。打破“社区干部小组选”的传统模式,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公开选拔机制,拓宽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渠道,除纳入专职化管理的“两委”班子成员外,其余专职化社区工作者在员额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持续为社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已完成首批65名专职化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年龄、学历、性别实现“一降两升”,平均年龄下降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上升10.16%,女性占比上升3.23%。
聚焦补钙增能,实施“充电”工程。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体系,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区级社区工作者队伍专题培训班8期;街道每季度开展1期“社区人才论坛”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队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等活动;创新推动“社区党校”建设,建立社区“固定学习日”,坚持“每月一主题”开展集中培训,实现学习培训“最后一公里”全覆盖。支持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继续教育,今年先后举办社区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前辅导培训班2期,共有2名社区工作者考取职业资格证书,19名社区工作者在职读取了大专学历,20名社区工作者在职读取了本科学历。根据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和在职学历层次,相应提高岗位等级和基础报酬标准,每人每月报酬待遇在原有水平上提高100-400元不等。
聚焦严管厚爱,实施“帮带工程”。推行“导师帮带”制度,从社区结对共建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离退休社区干部等人员中,精心挑选300多名熟悉党建业务、社区治理经验丰富的帮带导师,为每一名社区工作者配备“政治”和“业务”2名专属帮带导师,通过进行思想、政治、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工作方法、业务技能的传授,全方位对帮带对象进行帮带培养。推行“定岗式”锻炼培养,根据社区对口工作需要,在12个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分批选派36名优秀社区工作者进行跟班学习,安排单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与跟班人员进行“多对一”“一对一”的结对帮带,有重点有计划的做好跟班对象工作、学习上的传、帮、带,努力缩短社区工作者的成长周期。(黄清孝 王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