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林市阳朔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抓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留住‘乡愁’之基;抓生态,保护青山绿水,留住‘乡愁’之本;抓风貌,传承民族文化,留住‘乡愁’之魂;抓产业,推动转型升级,留住‘乡愁’之脉;抓治理,和睦乡风民情,留住‘乡愁’之源”的工作布局,在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努力把村庄建设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
“门迎山水传奇远,楼览古今流韵长。”走进金宝乡门楼村村史馆,小箱阁上摆放着煤油灯、鼎锅、木面具、古风车、古窗等非常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整个村史馆通过“一位古贤、门前古韵、千古人文、古趣天成、高古遗风、风貌绝古、楼古心赤”七个版块及一大批当地民俗老物件,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壮美的门楼村历史人文画卷。
“以前家里用的煤油灯,一直闲置也舍不得丢掉,现在捐给村史馆,得空了还可以带小孩子去看看,告诉他们以前生活的样子。”门楼村村民吴康得说。
在乡村建设当中,这些老物件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够一下子勾起人们的回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村干部组织带领村民纷纷捐出具有历史痕迹和时代烙印的老物件,共计 300余件,丰富了村史馆展品。
据了解,门楼村以传承乡村乡愁文化文明为出发点,突出“乡土、乡情、乡愁”,坚持就地取材,将群众闲置不用的“废物”得以变成体现村民乡愁的“宝贝”。还提炼挖掘了南宋末年莫姓“官人”典故,对现存建筑空间进行梳理、修复优化,结合乡村振兴内容,以“一门千古高风楼”为主题,打造了阳朔县首家自然村村史馆。
门楼村的各式墙绘上,文明礼仪、勤劳致富、民间传说、乡村记忆等元素纷纷“登”上了农村文化墙,以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农家画为主要内容,把整个村子装扮得五彩斑斓,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文化墙绘、老物件陈列等既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对于历史的见证,一种记忆中的乡愁。把乡土文化元素注入乡村风貌改造,使得门楼村乡村景观的档次和品位得到提升,确保了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在“魂”上有新发展,打造出村景如画、留住乡愁、舒适恬静、令人向往的新农村。(蔡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