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实”处立其“魂”

【查看原图】
——广西阳朔县乡村振兴之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印记
改造后的高田镇历村。阳朔县乡村风貌办供图
改造后的高田镇历村。阳朔县乡村风貌办供图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1年03月10日16:41

3月7日,广西阳朔县金宝乡灯盏湾村细雨纷飞,一位年轻女干部正在热情地指挥一群务工人员从事“三清三拆”工作。

她是金宝乡政府干部李韵琴,因在拆迁农村废弃房屋前,需要通过“日谈会”“夜谈会”反复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同日,灯盏湾村的隔壁村门楼村,同样也是一个年轻女干部,在做和李韵琴同样的工作,她是金宝乡政府干部李海妮。

当地的莫大叔说:“两个年轻干部冲在贯彻落实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一线,她们是全县干部此段时间五加二、白加黑的缩影。”

早在三年前,阳朔就顺应旅游发展大势,把农村风貌提升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保护生态、提高群众幸福感的民生、发展工程来抓,并且一抓到底。

“近些年随着阳朔旅游的发展,一些景区周边的农户违规建房、乱搭乱盖等,严重破坏了城乡风貌,影响了阳朔的形象。”阳朔县相关负责人说,当年阳朔县在充分调研、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农村环境治理“堵疏并进”的策略。既要科学规划,做好“疏”;又要重拳治理,做好“堵”。

为此,阳朔县因村制宜编制了《阳朔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完成了上百个实用型村庄规划等。各村严格按照规划编制,合法、科学地建房,建规、国土、城管等部门严管、严惩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

2019年,阳朔县荣获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激励县,得到2000万元扶持资金。同时,阳朔县趁势整合扶贫、住建、农业、环保、交通、林业等部门资金数亿元,用于农村道路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乡村建设、改厨改厕等工作,强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保障。

2020年,阳朔县又整合自治区1500万元专项资金,高标准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资14971万元,完成14个精品示范型、32个设施完善型、149个基本整治型村庄乡村风貌提升。完成21个乡村振兴(幸福乡村)示范村建设,百里新村、福利至兴坪、兴坪漓江沿岸等3条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成效显著。

除了要有美丽宜居乡村之“形”,阳朔县还大力发展农、旅、文结合的特色产业,打造筑牢文明幸福乡村之“实”和“魂”。

如白沙镇桥背村,去年拆除废旧房、乱搭乱建等350平方米;全村实施立面改造、坡屋顶改造和建设微田园、微菜园、植绿。打造了“旅游+产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举办阳朔县第二届遇龙河竹筏漂游节,带动旅游发展。去年,桥背村领到了遇龙河景区资源补偿款10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700多元。

2019年以来,阳朔县在自治区“三清三拆”基础上,又自加压力,开展“五清五拆五建”活动,在遇龙河沿岸集中连片打造了26个精品示范村,建成了梦幻遇龙(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及升级改造了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促进了乡村休闲旅游和民宿酒店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山水田园+乡村风貌+精品民宿”整体提升的阳朔模式。

阳朔县还重点打造“一圈、两区、三带”,即百里新村和葡金高公路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圈,遇龙河示范区、漓江东岸示范区,桂阳公路、桂梧高速公路、阳兴公路等人居环境示范带,使全县9个乡镇的“三农”受益,助推“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良好格局的形成。

同时,阳朔县还通过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如在全县行政村、甚至自然村打造了村级文化中心(广场),建设了白沙镇史馆、旧县村史馆、留公村史馆、忠和村史馆等一大批文化工程,用最美文化助力最美乡村建设。今年春,阳朔又在“两高两道”、遇龙河沿线等做农村风貌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精品示范村。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农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通报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考核结果,广西阳朔县获评优秀等次,以94.51的高分位列全区第一名。(容科彪)

分享到:
(责编:刘佳、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