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竹海好致富

【查看原图】
图为田林县六隆镇群众在深山采笋。吴承局摄
图为田林县六隆镇群众在深山采笋。吴承局摄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0年09月17日11:26

20多年前,在广州亲人的大力帮助下,田林县六隆镇建成了20万亩的八渡笋扶贫异地安置基地,从此上万贫困山区移民在此安居乐业。

近年来,六隆镇加大八渡笋产业提升改造力度,打造自治区级八渡笋产业(核心)示范区,使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近日,笔者走进笋乡竹海中,一探笋农的致富之路、别样人生。

大石山区移民:笋地种出新生活

在杨光勤家,笔者看到其一家人正忙着收笋。这是一位质朴农民,1998年举家从田林县浪平镇大石山区移民到田林县六隆镇平细村渭六沟屯定居。彼时,杨光勤一家五口人挤在狭小砖瓦房,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颇为艰难。2015年,杨光勤户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户贫困户。

精准扶贫实施后,在政府实施的贫困户“3+1”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指导下,杨光勤决定把发展八渡笋产业作为致富增收途径,承包了80亩八渡笋。平日里,杨光勤积极参与种植技术培训活动,千方百计向有经验的八渡笋种植户请教技术,一点一滴提高八渡笋种植管理水平。由于肯吃苦,通过种笋,杨光勤家里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不久便建起了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2016年底通过脱贫评估核验,顺利实现脱贫。

如今,杨光勤户每年仅发展八渡笋产业一项收入就超过6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不仅家里生活电器齐全,出门也有了车辆代步,大儿子通过努力也考上了大学,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向杨光勤一家徐徐展开。

据六隆镇党委书记、八渡笋总场场长张义国介绍,全镇18个村基本上都种植八渡笋,90%以上贫困户依靠种植八渡笋脱贫。八渡笋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是广大贫困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

昔日上访户:立志种笋圆脱贫梦

姚昌发,家住田林县六隆镇六隆村六隆屯,这是一位特殊的老人,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是入赘女婿,是失明儿子的父亲,还曾是长期上访户。在大量无私关怀下幡然醒悟后,如今,姚昌发老人以不服输的精神重新站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立志种笋改变贫穷,让人生“重头再来”。

通过老人口述我们得知,老人原籍外县,年轻时读过一年高中,成为六隆屯入赘女婿后,老人立志要改变一家人的贫穷生活。通过早出晚归的辛勤劳作,一家人生活渐渐有了改善,老人还筹钱给儿子买了辆货车跑运输,以为生活从此会红红火火起来,没想到儿子却犯事进了监狱,眼睛也失明了,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掉入了深渊。沉重打击下老人走上了漫漫上访路,无休止的上访行为让老人成了各级政府重点关注对象,也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欣慰的是,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对老人一家的关怀,多次安排工作人员上门耐心做思想疏导工作,涓涓温情润物无声,在各级政府、帮扶联系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大量无私关心关怀下,老人冰冻的心终于融化,再次站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积极发展八渡笋产业。

如今,通过政府的产业奖补政策扶持,老人一家通过精心管护20多亩八渡笋开始有了稳定收入,闲暇之余,老人还和老伴一起帮别人加工竹笋获得不错收入,告别破旧泥瓦房住上了新楼房,今年有望高质量脱贫。

“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没有帮扶干部的帮助,我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好生活。”采访中,姚昌发不时感叹。

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共筑小康梦

谭刚友,家住平细村渭六沟,管护八渡笋90多亩。谭刚友本人踏实肯干、头脑灵活,通过不断努力,2015年便靠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

2018年,因有想法,有闯劲,敢担当,谭刚友成为了致富带头人。在政府鼓励支持下,谭刚友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八渡笋种植面积1980亩,直接带动20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发展。

2019年,六隆镇八渡笋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八渡笋鲜笋价格节节攀升,经过初级加工后的酸笋、笋干等产品供不应求,谭刚友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潜力,在经过一系列市场考察调研后,承租政府修建的加工厂用于八渡笋鲜笋加工。加工厂投产后,当年便吸收周边贫困户50余人就业,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就有2700-2800元/月的工资收入,谭刚友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时,谭刚友笑呵呵地说:“当前八渡笋销量非常好,我打算对八渡笋加工工艺进行再升级,把原来生产的酸笋粗制品升级成生产开袋即食的笋制品,进一步提高产业附加利润值,目前加工厂已经引进了新的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安装调试。”谭刚友给加工厂今年制定的生产任务目标是完成鲜笋加工1000吨,实现净利润5万元以上。(杨进宏、陶汉山、吴承局、庞冠华)

分享到: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