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初心系民生 攻坚克难助脱贫

【查看原图】
——记浦北县福旺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分队长鲍升林
鲍升林(左一)到村了解驻村工作队开展疫情防控情况。吴达立摄
鲍升林(左一)到村了解驻村工作队开展疫情防控情况。吴达立摄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0年07月28日18:36

“组织信任我,我更相信我自己,我来就是解决问题的。能为边远山区贫困村民做点实事,是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鲍升林的坚定和自信。

鲍升林是钦州市开投水务有限公司的工会主席。2018年3月,被组织选派到浦北县福旺镇担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分队长,挂职福旺镇党委副书记,协助福旺镇党委、政府实施对福旺镇26个村(社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指导驻村工作队员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在田间地头穿梭,到各村走门串户了解贫困户的生产收入、生活和政策落实情况,是浦北县福旺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分队长鲍升林的常规工作。谦逊、随和、干实事,这是大家对鲍升林的评价。

鲍升林如同年轻小伙子一般有股冲劲,挑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光荣重担。看到这股“劲”,你不会相信他已经49岁了。工作踏实肯干、遇事沉心静气、民生之事事无巨细,现如今,村里的人已经把鲍升林当成了亲戚和朋友。

白天,他带领镇攻坚办扶贫专干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深入去了解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晚上与扶贫分管、工作队员和村两委一起商讨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措施,夜深了更不忘在笔记上写写画画,做好安排。他也经常争分夺秒地利用双休日时间连续加班加点,不到两个星期,便走遍了三个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户。

鲍升林和62个工作队员一条心、集中火力攻破各个难题。结合村情民俗,根据贫困类型,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并为全镇9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量身定做了帮扶措施,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分析致贫特点。他带领村干部和群众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百香果、芋头、沙糖桔、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逐步打造出北兰芋头、武溪沙糖桔、六合黄瓜等特色产业品牌,助推贫困户、贫困村全面实现脱贫。2018年,福旺镇全镇脱贫贫困户139户622人,龙眼村、长塘村、武溪村等三个贫困实现了整村脱贫。

“看着鲍队长,我都不好意思偷懒,他身上总是散发着肯干事、干实事的感染力。”扶贫专干陈远勤说。鲍队长把贫困群众的点点滴滴挂在心上,帮着群众解决问题、带着群众谋求发展,用他的话就是:“我能做得一定做,不能做得一定想着法儿去协调。”积极引导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让他们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

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鲍升林和工作队员们大力鼓励贫困户发展优质稻、黑猪和养鸡等种养产业。

枫木村贫困户卢大爷搬进新房后,紧紧握着鲍升林的手:“感谢你们啊,没有你们跑东跑西,我哪里能住进新房子。”去年年底,鲍升林帮助卢大爷申请到3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因兄弟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迟迟不能动工。村干部多次上门未果,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鲍升林仍坚持入户,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上门。鲍升林坚持“持久战”和“道理战”,最终做通了卢大爷哥哥的思想工作,危改顺利实施。

“坚持再多去一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直以来,作为扶贫分队长,鲍升林特别注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恒心的作用,一次不行,他就去两次、三次,就是在无数次的“再去一次”,一件件不可能的事情就解决了

2019年,正当脱贫工作干得热火朝天时,鲍升林的女儿鲍睿正上着高三,进入紧张激烈的复习冲刺阶段,烦躁情绪充斥着鲍睿,她频繁拨打父亲电话,希望能在和父亲的交流中缓解压力并寻求向前的动力,然而父亲工作繁忙,每次通话只能简单“寒暄”,草草结束。

“我女儿很棒,即使我不在身边,我相信她也一定能拿到‘通关文牒’,去到心仪的大学。”当时正是扶贫工作的“攻坚期”,在女儿最需要陪伴,妻子最需要照顾的时候,鲍升林带着愧疚和不舍咬紧牙关毅然选择冲锋在前,肩挑重担,坚守工作岗位,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以“夜里挑灯看剑”的气势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经过努力,枫木、万垌、大垌等3个贫困村及全镇337户贫困户1279人顺利脱贫摘帽,全镇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2%以下,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脱贫攻坚,是鲍升林心中的“长征”,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为了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村脱贫摘帽,鲍升林没能陪伴女儿高考,没能常伴在需要关怀的妻子身边,对于家人,他是个“缺席者”。作为一名党员,鲍升林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舍小家为大家。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家庭的付出,使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日益显著。(吴达立、杨馥菁)

分享到:
(责编:刘佳、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