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欧洞乡里苗村:合作社育“蚕宝宝” 打造产业“桥头堡”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0年07月08日22:23

欧洞乡恒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谭宇梦摄
欧洞乡恒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谭宇梦摄
下一页

蝉噪当歌声,热浪做汗蒸。记者一线行,走进里苗村。近日,来宾市和忻城县“记者一线行”采访团来到欧洞乡里苗村,用脚步丈量脱贫攻坚深度,采撷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故事,记录脱贫攻坚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欧洞乡恒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是里苗村经营规模最大的桑蚕产业合作社。里苗村以该合作社为依托,广泛引领群众发展桑蚕产业增收脱贫。

“我们来拉小蚕去宜州那边卖,这车有40张这样。现在一张小蚕的价格在240元左右。”

来到恒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幼蚕销售户覃荣宁忙着把培育好的幼蚕搬运上车,准备将幼蚕运到河池市宜州区销售。

走进育幼蚕的蚕室,记者看到地面平整、洁净,前后有对流窗,每间蚕室的门口都安装一个加热器。欧洞乡恒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继美介绍,因为育蚕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摄氏度。因此,在气温偏低或偏高时,他们会使用以上设备提高或降低蚕室温度,帮“蚕宝宝”快速生长。

在蚕室里,垒起来的蚕匾中正在培育处于一龄生长阶段的幼蚕,每张幼蚕的数量达到10000个。工人们忙着给幼蚕进行石灰消毒。覃继美据介绍,石灰消毒是养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养蚕的成茧率。养好蚕首先要把好消毒关。

覃继美是里苗村的产业带头人,她很早就与合伙人发展幼蚕培育经营。随着合作社的成立,效益愈加凸显,覃继美的桑蚕“致富经”在群众中发挥示范作用。村民不仅购买小蚕来饲养,还通过合作社咨询养蚕经验。在乡党委和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下,从蚕种运输、催青、收蚁等幼育过程,到小蚕三龄前饲养、清洁消毒、防病处理等,合作社的技术人员都一一“言传身教”,将养殖技术、市场供求等信息介绍给群众。合作社还为贫困群众提供指导服务,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让贫困群众提高种桑养蚕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带领大伙发展蚕桑产业。同时,恒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纳入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我们现在有工人30个,工资按月算,每人每月3500元左右。”覃继美介绍,纳入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合作社里从事育小蚕、采桑叶、运输等工作,劳务收入不低于和外出务工的收入水平。

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里苗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融入市级“十包”责任制和县级“12345”扶贫措施,依托恒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作为桑蚕产业“桥头堡”,全力抓好桑蚕产业扶持工作。里苗村还统筹兼顾,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育肥牛、百香果、糯玉米、优质稻等富民产业。

据驻村第一书记黄驿涵介绍,2019年,里苗村共有321户群众发展脱贫产业,产业覆盖率达99.07%,其中优质桑蚕项目扶持1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共计16.8万元。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0.9%下降到0.29%。

“接下来我们继续因地制宜引进桑蚕产业的前沿技术,进一步做大做强桑蚕产业,让未脱贫的群众通过桑蚕产业脱贫摘帽,让已脱贫的群众持续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扩大脱贫攻坚战果。”展望里苗村的产业发展前景,黄驿涵说。(樊篱)

【1】【2】【3】【4】【5】

(责编:庞冠华、李敏军)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