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多举措推进民族地区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2020年06月16日09:35  
 

近年来,广西加大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的倾斜力度,积极完善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多举措推进民族地区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广西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加大民族地区技工教育力度。积极主动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招生工作。指导各技工院校组成多个招生工作组,协同地方人社部门、乡镇干部深入到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招生宣传,特别是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初、高中毕业生,积极主动上门宣传党的助学优惠政策,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有意愿继续升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能顺利接受技工教育,掌握一技之能,帮助家庭尽快脱贫致富。2019年,共有在校学生12.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达4万余人。同时加强了技工院校建设。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技工教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目前,全区48所技工院校中,技师学院9所,高级技工学校15所,共有教职工6594人,其中专任教师4453人,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产实训提供了充分保障。通过在校学习,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了实用技能,找到稳定工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

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需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脱产参加培训等实际困难,为减轻这部分人参加培训的成本,广西号召各级培训机构采取送教下村的培训方式,将培训工作下移到村屯,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就业技能。结合各县乡特色就业工种,根据当地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紧贴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向、技能基础,选择就业前景好,就业率高的职业工种,因地因人实施精准分类培训。另外,为帮助贫困劳动力能兼顾家里农活,广西要求培训机构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利用晚上等空余时间组织开展培训,解决不出村就能学技能的问题,满足了部分无法脱产外出参加培训的贫困户的培训需求。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区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9.82万人,完成“千村万企”培训目标任务的181.26%。人社部门组织开展培训33.15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27.57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4.8万人,实现就业10.63万人;共有19.2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各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其中人社部门组织培训9.4万人次。

锁定目标群体重点,突出技能扶贫。各市、各职业培训机构紧密结合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培训对象,不断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并将资金使用,向最急需的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等主要人群倾斜,突出技能扶贫效能,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同时广西还建立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少数民族群众可以直接到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填报培训意愿,县级人社部门收集汇总后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做到每一个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及时参加技能培训,培训后由地方就业部门推荐就业。对于部分不愿意继续入校参加学历教育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开展“两后生”中期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多形式、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一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建立健全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支持少数民族照顾加分政策,广西各地在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过程中,针对少数民族报考者,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给予笔试成绩加分的优惠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定向招聘,少数民族县(乡)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定向招聘本县(乡)主体少数民族和生源地或常住户口为本县的人员。发挥职称导向作用,同等条件下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专业技术人员予以倾斜。指导各高评会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等系列对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倾斜措施。同时在各类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中,加大对与少数民族有关平台的建设指导。建设“广西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人才小高地”,设立了“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民族教育学”三个特聘专家岗位,聘请了三名从事民族研究的特聘专家,成功指导广西民族大学申报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广西专家队伍建设中,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各种荣誉称号的专家选拔和推荐,少数民族约占30%的比例。(吴荣)

来源:广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责编:吴明江、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