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汉子不简单——贫困户老黄养鹅致富记

【查看原图】
大鹅在悠闲地散步。许德本摄
大鹅在悠闲地散步。许德本摄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0年06月10日10:21

走进东江村老黄家的养鹅场,千余只大鹅正悠然散步,身子一摇一摆,“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老黄自豪地介绍到,这些鹅个子大、品相好,销路一点都不愁,一批下来能挣上十万块钱。换作四年前,这可是黄圆想都不敢想的场景。

勤劳汉子不认命

老黄名叫黄圆,是合浦县石湾镇东江村的一户普通农户。夫妻两人养育了三个孩子,家庭收入却只能依赖3亩耕地上种植的豆角。近些年豆角行情多变,收入越来越不稳定,3个孩子又都在读书,家庭负担很重。由于耕地少、文化低、孩子多,2015年10月,黄圆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这个勤劳、朴实的汉子,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也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结合此前在鱼塘打工的经历,他萌生了搞养殖的想法。2016年5月,黄圆小试牛刀,购买了50羽鹅苗。尽管之前没有养过鹅,但他虚心学习、多方请教、精心管理,最终50羽鹅全部顺利出栏,获利2000多元。

初次尝试就取得成功,大大增强了老黄的信心,他四处奔走,向亲戚朋友借来4万块,购买了500羽鹅苗,准备大干一场。鹅的养殖量翻了十倍,资金上难免出现问题,借来的4万元远远不够周转,饲料都得到处求人赊。而且赊的饲料每包成本要高出10多块钱,一批养殖下来成本就会高很多。

无奈之下,老黄找到村委,希望能得到贷款支持。驻村工作组长许德本带他来到镇信用社,咨询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然而,当时他的银行流水记录为空,并不符合贷款条件。几经周折,许德本又联系上国民村镇银行一位业务经理,后者得知了黄圆经历后深为感动,经过一番入户调查,并在详细了解了黄圆的鹅养殖计划之后,决定为其提供10万元贷款,解决燃眉之急。

天灾无常陷困境

在扩大了养殖规模后,老黄养殖的鹅成活率达96%,长势十分喜人,眼看着出栏后又能增加一笔收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禽流感突袭而至。

受疫情影响,家禽价格一路下跌,鹅的收购价格从原来每市斤13元跌至8元,每斤少5元钱,一羽鹅就要少卖六七十元。可这些鹅已经达到了出栏标准,多养一天就要多花一天饲料钱,而且禽流感也不会马上消失。万般无奈之下,黄圆低价卖出了这批鹅,亏损一万多块钱。

本想扩大规模脱贫致富,没多久却吃了这么大的亏。一万多元,对于黄圆这样的贫困户来说可不是小数目,老黄的心态变得犹疑不决,不知要不要继续养鹅。继续养,资金不足,市场前景不明;如果不养,亏掉的钱不知何时才能还清,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心有不甘啊。

驻村工作组长许德本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他说:“你的思路是对的,发展路上有挫折不要紧,关键是下一步该怎么走。养殖业市场虽然起伏,但整体还是向上的,在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可以先暂停养殖,学多点技术,时机合适了再继续。”经过一番谈心,老黄重新振作起来,还去参加了创业培训,完善知识储备,取得了相应的培训技术证书。

重整旗鼓再上阵

2018年,行情恢复稳定。黄圆鼓足干劲,通过邮政储蓄银行再贷款10万元,购进了1500羽鹅苗,重启鹅养殖事业。为了不出疏漏,他在养殖场搭了个住棚,吃住全在棚里,天天都跟鹅呆在一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一批鹅成活率也很高,再加上市场价格稳定,最终以每斤12元的价格售罄。这一次,黄圆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净收入6万多元。不仅清还了贷款利息,还改造了养殖场地及育苗大棚,整个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9年,老黄再次扩大规模,把养殖量提升到2000羽一批。为了能早日脱贫致富,他苦心钻研养殖技术,对每一批养殖的鹅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总有回报,每批鹅养殖都非常成功。过去两年间,老黄每年养两批鹅,总纯收入超过12万元;疫情发生以来,农产品销售普遍受到较大影响,他的养鹅事业却逆势而上,截至当前,已有23万元净收入。

除了养鹅外,老黄也开始涉足生猪养殖,去年购进11头母猪,到目前已产崽30多头,老黄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村民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现在每次到访,都能看到他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产业能发展起来,离不开党的关怀和帮扶干部的关心。”老黄感慨到,“下一步我将继续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养殖业。周边其他农户如果想来学习,我也将尽力提供指导和帮助,大家一起奔向富裕之路。”谈起未来的发展,他的眼里充满了坚定和期许。(王晓峰、许德本)

分享到:
(责编:庞冠华、周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