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绽放在瑶乡的兰台之花

【查看原图】
农建萍(左二)和党支书蓝生敏(左一)在了解袁绍春户危改情况。韦翠龙摄
农建萍(左二)和党支书蓝生敏(左一)在了解袁绍春户危改情况。韦翠龙摄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0年04月15日13:36

人民网马山4月15日电 2018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干部农建萍主动报名来到南宁市马山县民族村担任第一书记,“一个女书记能做什么?”刚到村里时,村民们对这个城里来的女书记充满了好奇和怀疑,面对陌生的村民、听着陌生的瑶话,农建萍换下连衣裙、穿上运动鞋,挨家挨户上门遍访,为了解群众需求和整村脱贫问诊把脉。

民族村是“九分石头一分土”大石山区贫困村,全村辖15个自然屯23个村民小组,678户31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71户1651人。在总人口中,瑶族占83.5%,是瑶族同胞聚居之地。

大石山区土地涵养水源不足,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枯水期,群众饮水都得不到保证,解决喝水难是农建萍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她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到7个人饮项目,落实项目资金221.05万元,帮助8个屯309户1300多人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干红屯、上局州屯的通屯路一到雨季就被淹,群众无法出行,她多方奔走反映,两座投资187万元的大桥顺利建成;弄着屯、龙回屯的山路狭小,崎岖险峻,她极力申请,造价128万元的波纹防护栏和错车道得到修建;龙茂屯等9个自然屯没有路灯,她请求后盾单位援助,安装了100多盏路灯,解决了群众夜晚出行难的问题;村里的贫困户住房安全不达标,她入户动员通过政府代建,解决了22户贫困户没有住房的问题。只要是群众提出的问题,农建萍总是牢牢地记在心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群众的愿望。在扶贫工作中,她与村民们结成了深厚的帮扶情,淳朴的村民们还自发为她立了一块功德碑,感念她对民族村的恩情。

民族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3亩,且全都是旱地,农民收入低,2018年之前村集体经济均为零。农建萍决定结合村里的自然资源发展短、平、快的种桑养蚕、黄牛养殖、沃柑、农家乐旅游等产业,成立了四个专业合作社,动员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带动了108户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18年民族村集体经济收入9.295万元,2019年达到14.39万元,2020年预计达到20万元以上。两年来,她一共争取了2555.73万元项目资金,极大地改变了群众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指标全部完成,带领民族村于2018年顺利脱贫摘帽。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的。为了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农建萍紧紧抓住马山县大力打造环弄拉生态旅游圈的机遇,积极向文旅部门推介民族村的旅游资源,争取打造“文旅+扶贫”模式,现民族村已被列为南宁市乡村振兴(生态综合)示范村,计划投入项目资金5500万元。目前,龙之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民族村投资发展旅游业,打造沐心谷康养福地,项目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4.5亿元,为民族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都说扶贫不易,女书记扶贫更是不易,农建萍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进群众心中,干出为民情怀,这朵兰台之花在瑶乡的土地上盛开得更加娇艳。“我们村党员群众一起经历了2018年的整村脱贫摘帽,又经历了2019年的全县脱贫摘帽,现在我们一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边开展脱贫攻坚巩固工作,我相信,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大家众志成城,精准发力,我们一定能取得这两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农建萍说。(黄冠超、韦克建)

分享到:
(责编:刘佳、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