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馱盧“蹲苗”記

2025年11月18日11:0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初冬的崇左市江州區馱盧鎮,清風裹著河鮮的淡香掠過河岸。

在逐盎村的生態養魚基地旁,村級后備人才許光海正半蹲在水邊,手把手教農戶調整投喂量。

“這季節魚苗長速快,但喂多了會污染水質,得像這樣按魚群密度把控好節奏。”農戶們圍在護欄旁認真傾聽,不時點頭記下要點。

從養殖能手到鄉村振興“生力軍”,許光海的轉變,正是馱盧鎮近年來聚焦鄉村振興人才需求,扎實鍛造村級后備人才隊伍的生動縮影。

如今,這支182人的隊伍正活躍在田間地頭、項目一線,為馱盧鎮鄉村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人才動力。

精准選拔,拓寬路徑“選好苗”

“當初鎮裡來村裡宣講后備人才政策,說要找能帶動大家干事的人,我第一個就想到了許光海!”逐盎村老黨員鄧伯回憶道,“這位年輕的養殖能手在村裡有口皆碑,不僅自己把生態養魚搞得紅紅火火,還總愛跟鄉親們分享技術。”

后備人才是鄉村發展的“源頭活水”。馱盧鎮深入挖掘本土人才“富礦”,通過自主推薦、黨員群眾推薦和村級組織初審推薦“三措並行”,從致富能手、返鄉創業青年、退伍軍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群體中精准篩選。

在各類青年人才座談會、政策宣講會上,鎮干部們拿著崗位清單,用“拉家常”的方式介紹后備人才的職責與發展前景。“我們不講大道理,就說實在話,告訴大家回來建設家鄉有意義、有奔頭。”馱盧鎮黨委組織委員梁素貞說。

這一招確實奏效。不少像許光海這樣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輕人,主動報名加入隊伍。

為確保隊伍質量,馱盧鎮構建起嚴密的資格聯審機制,由鎮黨委牽頭,聯合紀委、公安、平安法治等多部門開展“政治體檢”,從政治立場、遵紀守法、群眾口碑等方面全方位核查。今年,就有3名因存在不良記錄、群眾評價不佳的人員,經聯審后被篩除,真正把“好苗子”選出來。

系統培育,精心雕琢“育好苗”

“以前隻會自己種甘蔗,現在不僅懂技術,還能幫村裡規劃產業,這都是‘導師’教的!”

村后備人才甘子逢語氣裡滿是感激,她口中的“導師”,是鎮裡為她安排的包村干部和村支書。

馱盧鎮為后備人才量身打造“理論+實踐+幫帶”三維培育體系,依托縣鄉兩級黨校,開設黨務知識、甘蔗種植技術、鄉村治理等課程,每年組織全覆蓋培訓,今年已累計培訓286人次。

同時,還安排后備人才到村委跟班學習,深度參與鄉村振興、矛盾調解等重點工作,讓他們在“實戰”中長本領。

甘子逢剛加入時,對基層工作毫無頭緒。“雙導師”手把手教她如何與群眾溝通、如何解決種植難題。

那段時間,甘子逢經常扎在甘蔗地,和農戶一起干活時聊家常,記下大家反映的灌溉、病虫害問題,再請教專家梳理解決方案,還組織農戶開展技術培訓。

如今,她已成了村裡的“甘蔗技術顧問”,農戶們遇到問題都願意找她。

截至目前,馱盧鎮已結成97對“導師幫帶”對子,開展談心談話105次,幫助后備人才快速成長。

大膽任用,搭建平台“用好苗”

“從后備人才到村‘兩委’成員,鎮裡給了我干事的舞台,我得對得起大家的信任!”渠立村黨總支部委員蒙海玲,是馱盧鎮“大膽任用”后備人才的典型代表。她上任后牽頭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清理村內衛生死角20余處,村裡的環境煥然一新,贏得村民一致好評。

馱盧鎮堅持“成熟一個、使用一個”的原則,對政治素質硬、工作能力強、群眾認可度高的后備人才,及時選拔進入村“兩委”班子。

近年來,已有多名像蒙海玲這樣的后備人才通過補選進入班子。

除了進入班子,馱盧鎮還積極鼓勵后備人才參與村級事務決策。

在村集體經濟食品加工廠項目建設中,后備人才甘秋梅提出“優化生產流程、對接本地蔬菜種植戶保障原料供應”的建議,被村黨總支部採納后,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帶動周邊農戶增收,項目推進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后備人才已為村級發展建言獻策36條,其中21條被採納實施,真正實現“讓人才有平台,讓干事有成效”。(蒙曉青 陸華勇)

(責編:沈泉池、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