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河池多領域
——“千人千面”繪就精准服務新圖景
“登錄平台后,‘窗口’會自動跳出AI小助手,它可以輔助我們完成資料搜索、教學備課、學生管理等任務,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和質量。”近日,東蘭縣民族中學教師韋家成笑著分享。
他所在的學校,智慧校園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AI助手成了教師們的得力“伙伴”,“因材施教”從理想走進了日常課堂。
這樣的場景,正是河池以AI技術打破服務同質化,實現“千人千面”精准服務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河池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河池市貫徹落實〈廣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任務清單》,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各類AI融合項目,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為智能化發展實效,在教育、產業、基層治理等領域勾勒出鮮明的智能發展軌跡。
教育:AI架起“個性化服務橋”
今年2月,巴馬瑤族自治縣第三小學接入“中國移動移動雲+DeepSeek”,校園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以前總錯過學校通知,找信息要翻半天。現在公眾號會按我的關注點推送內容,有問題隨時問,回復又快又准。”該校學生家長黃女士切實感受到了變化。
AI助手不僅便利了家長,更成為教師的教學利器。它能提供精准的教學建議,生成個性化課件和練習題,幫助教師因材施教。從家校溝通到課堂教學,AI讓教育服務更貼合每個家庭和學生的需求。
7月11日,河池市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暨第一屆AI應用賦能“兩體”建設大賽頒獎會在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會上,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南方公司培訓學院、河池市人工智能培訓基地揭牌,河池市人工智能發展聯盟正式啟動。
本次大賽匯聚各方力量,為培養本土AI人才、推動技術落地、吸引項目入駐搭建了重要平台。據悉,大賽共征集作品86項,評選出優秀成果36項,其中,《基於AI的桑蠶病虫害識別系統》《有色金屬冶煉能耗智能優化模型》等作品已進入實際測試階段。
產業:AI激活“融合共生”新動能
在廣西丹泉酒業有限公司醬香型立體化釀酒車間,該公司總工程師覃建良詳細介紹了車間的優勢:“我們立體化釀酒車間和傳統釀酒車間相比,優勢明顯。三層設計讓土地利用率有效提高,產能大增﹔蒸餾冷卻工藝從水冷改成了風冷,更節水節能。”
這個於2022年10月建成投產的車間,採用三層結構協作生產,引進上甑機器人、潤糧系統、風冷蒸餾系統等智能化系統,實現了生產標准化、現代化、智能化。“智能設備能精准模擬老師傅的手法操作,動作精准,產出的酒質更穩、產量更高,完全符合公司未來發展需求。”覃建良說。
AI與產業的融合,同樣在田間地頭顯現成效。金城江區“紅色鳳飛”田園綜合體推動AI與現代農業融合,將無人機技術與智能系統深度融合,通過“土諦AI”系統,實現作物生長動態智能預測。今年,該綜合體首批種植的藍莓成熟周期縮短,產量提升30%,病害提前14天預警。其創新模式帶動了周邊項目發展,為農業現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層治理:AI打造“數據賦能”高效網
“請問政府採購項目投標保証金如何退還?”河池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AI小助手“河小易”在接到咨詢后,10秒內便推送出包含辦理流程圖和注意事項等內容的答復包。
作為廣西首個深度融合DeepSeek模型的政務智能體,“河小易”能快速解答業務咨詢、法規查詢等問題,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顯著提升了政務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
今年4月,金城江區上線全國首批犬隻面部AI識別系統,依托犬鼻紋唯一性特征構建智能數據庫。“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每隻狗的鼻紋都是獨一無二的。”系統研發負責人韋建華演示時,數據庫瞬間匹配出演示犬的3次疫苗接種記錄和主人聯系方式,實現了“鼻紋即身份”的精准管理,讓基層治理更高效、更科學。
金城江作為廣西智慧畜牧創新試點,引入AI智能動物面部識別技術,在東江、六甲、六圩3鎮推行“智慧動防”模式。借助犬隻鼻紋識別建立“一犬一碼”電子檔案,犬隻免疫登記率從30%躍升至95%,流浪犬身份追溯效率提高55%,涉犬事件責任認定耗時從72小時縮短至3分鐘,人工登記成本降低67%。
從校園裡的智能教學助手,到車間裡的自動化生產線,再到政務服務中的AI客服,AI技術正全方位融入河池的發展肌理。隨著各項措施的深入推進,河池正搶抓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機遇,加快推進特色產業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河池現代化產業體系,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覃春妙)
來源:河池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