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農水務集團:深化國企改革 打造縣鄉綠色發展新樣板
近年來,廣西農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農水務集團)深入貫徹落實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部署,激勵科技創新、踐行綠色發展,構建用水治理共同體,實現從“水保姆”向“水專家”的進階發展,積極打造縣鄉綠色發展新模式、新樣板。
創新驅動 打造國企改革新高地
廣農水務集團以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目標,加強創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轉化,指導所屬供水企業深耕自動化管理模式,構建水廠無人值守系統,深度融合數據互通與安全加密機制,通過工業級加密協議傳輸壓力、流量等關鍵參數,並配備斷點續傳功能,保障系統在極端天氣等復雜工況下持續穩定運行,所屬企業運營成本均有明顯降幅,藥劑與濾料費等方面整體綜合能耗下降15%。
從自動化邁向數智化,關鍵是實現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和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所屬岑溪供水公司把DMA分區計量系統、GIS管網信息系統納入AI水廠智能體平台,通過搭建漏損分析模型,將管網漏點定位誤差從數百米縮小至±50米以內。從發現管道爆管至搶修結束,平均用時約2小時,比傳統的辦法節約6小時,實現降低漏損和節約成本的目的。
綠色循環 激活縣鄉水活力
在水循環中,污水處理是連接“用水”與“再用水”的關鍵環節。解決污水處理中大能耗難題,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舉措。2025年以來,廣農水務集團所屬3家縣級污水處理公司日均處理污水9300萬立方米,實現COD減排量9767.51噸,氨氮減排量1500.5噸,出水水質嚴格達到一級A標要求。其中,所屬容縣污水處理公司採用改良型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通過明確分區、增設內回流、優化曝氣與控制策略等手段,成功解決了傳統工藝在脫氮除磷效率和能耗方面的瓶頸,年處理生活污水量最高可達到720萬立方米,月平均電費降約4萬元,在強化脫氮除磷功能的同時,降低生產能耗。
從堅持“達標排放”到挖掘“城市第二水源”,要點在創新再生水的回收利用上。所屬藤縣供水公司通過安裝DN200廢水回收管道,直接回收濾池反沖洗水和沉澱池、反應池的排泥水,全年可回收利用再生水約50萬立方米,每年減少電費支出約10萬元。
踐行擔當 構建用水治理共同體
廣農水務集團以培育綠色水經濟新業態、探索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強勁動能,在轄區范圍內打造了以岑溪市第一水廠、藤縣縣城水廠為代表的一批“花園式”標杆水廠。這不僅將綠色發展理念從藍圖落深落實於每一處細節,更將水廠功能從生產保障延伸至公眾教育。廣農水務集團充分發揮其作為群眾用水教育基地的獨特優勢,近兩年累計開展“水知識科普”進校園、入社區等活動近45場,惠及市民與學生約4萬人次。通過精心開發沉浸式、互動式的用水宣傳研學路線,廣農水務成功構建了“政—企—民”三方協同的用水治理共同體,讓科學用水、珍惜水資源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成為引領生活的“新潮流”。(古欣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