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源頭活水潤春山 萬燕歸兮報春暉
初冬的桂東南,暖意融融。近日,2025年廣西優化營商環境改進提升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現場交流會在陸川縣舉行,陸川縣作了經驗介紹。這座千年古縣憑借玉商玉工回歸的亮眼成績單,成為全區矚目的焦點。從縣域會場到首都北京,從政策紅利到情感紐帶,陸川縣正以最大誠意、最優環境、最強力度,讓鄉愁化作創業動能,讓歸燕壘起產業新巢。
“看到我們家鄉這些年的發展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地高興!”在陸川籍玉商、北京誠尚興和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龐亞泉的眼中,陸川近年來的蝶變令人振奮。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11月7日,在京玉商玉工助力陸川經濟高質量發展招商推介會在北京舉辦,陸川籍在京企業家、專家人才與社會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共敘桑梓情、共話發展計。推介會上,一批優質項目成功簽約,為陸川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也見証著“引燕歸巢”的深情召喚。
源頭活水,潤物無聲。近三年來,陸川縣委、縣政府將玉商玉工回歸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頂格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排名連續兩年保持全區第一方陣。截至今年10月,全縣經營主體達到6萬家,民營經濟經營主體5.9萬家,同比增長12.9%,佔全縣經營主體總量的98.3%﹔2025年前三季度,全縣GDP增長5.6%,7項指標排名玉林市第一。
引燕筑巢,用地是第一要素。陸川縣用市場化手段統籌資源要素。通過優化規劃、盤活閑置、集約利用、發展飛地經濟,盤活低效用地2380畝,土地集約利用率提升37%,保障110個重大項目落地。同時,加大企業服務保障提質,深化縣四家班子聯系服務機制,用“四張清單”閉環解決審批、用工等企業難題462項,企業滿意度達98.6%。疏通金融活水,遵循市場化融資規律,建立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創新“香料貸”等特色產品,三年來為12584戶小微企業授信44.3億元,發放“桂惠貸”78.9億元、惠及4238家經營主體。陸川縣將園區建設作為玉商玉工回歸的主戰場,以高能級平台承載高質量項目,放大“產業+環境”疊加效應。制定實施產業發展“雙百雙十”工程,加快推進香料、陸川豬、陸川鐵鍋(高端廚電)、新材料等四個特色產業園建設,陸川豬產業園一期已正式運營納商。百億香料、百億陸川豬,十億新材料、十億陸川鐵鍋產業競相發展。

玉商回歸良田鎮石垌村手機電子配件小微產業園達海科技公司。羅釗攝
陸川的底氣,藏在這“六張牌”裡!浸潤千年的“文化名牌”底蘊深厚,悠久建制史與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多元文脈交融,眾多不可移動文物見証歲月沉澱﹔粵桂通衢的“區位王牌”通達八方,動車開行、多條高速穿境及在建的“三縱三橫兩支點”立體交通網,讓陸川聯動兩灣﹔活力迸發的“玉商金牌”成色十足,經營主體持續壯大,營商環境位居全區前列,大批玉商遍布全國鑄就響亮品牌﹔特色鮮明的“資源珍牌”稟賦獨特,坐擁全國規模領先的香料交易市場、陸川豬、陸川鐵鍋、“全國八大溫泉”之一的陸川溫泉等優質資源,獲評“中國名豬之鄉”“中國鐵鍋之都”﹔蓄勢崛起的“園區強牌”支撐有力,自治區A類工業園區規劃面積廣闊,工業總產值穩步攀升,“一區多園”布局聚焦重點產業集群﹔令人向往的“宜居美牌”生態宜人,農田含硒達標率高,百歲老人數量可觀,“世界長壽鄉”的美譽實至名歸,優良生態與人文環境彰顯幸福底色。
當前陸川,正處於歷史最好發展時期,多重有利因素加速集聚,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漸成。陸川將以最優環境、最好政策、最高禮遇,助力廣大玉商玉工安心回陸、舒心留陸、順心興陸。
如今,越來越多“歸燕”循著鄉愁回到陸川:有的扎根工業園區搞創新,有的深耕特色農業拓市場,有的帶著技術返鄉創業……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他們與家鄉同心同向,共同書寫著“燕歸巢、業興旺”的美好篇章。
“作為在京的陸川籍人,我會盡我所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支持好家鄉的建設、推介好家鄉的品牌,為陸川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北京南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鵬輝的話,道出了所有歸鄉玉商玉工的心聲。(羅釗、陳立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