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行業

梧州高速:3.5米村道見証變遷 

2025年11月11日12:0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梧州運營公司觀摩李叔(左三)自主改良的剝繭機。

李叔(左三)自主改良的剝繭機。

在廣西百色市凌雲縣下甲鎮峰洋村,一條僅3.5米寬的村道蜿蜒穿梭於群山之間。這不僅是鄉親們日常通行的要道,更見証了脫困戶李叔一家九年風雨兼程的奮斗路,也鐫刻著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梧州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梧州高速”)作為后盾單位接續幫扶的堅實足跡。

接續幫扶,為困境家庭注入新動能

時間回溯到九年前,李叔一人扛起六口之家的生計重擔,全家溫飽雖能維系,但三個女兒的學費如同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精准幫扶的春風吹進峰洋村后,李叔一家迎來轉機。今年5月,梧州高速接過幫扶接力棒,成為峰洋村定點幫扶后盾單位,選派“第一書記”駐村,以“精准施策、持續發力”為原則,讓這份希望得以延續升溫。

公司深入調研李叔家庭實際需求,延續並升級幫扶舉措:在資金上給予針對性支持,緩解其生產經營周轉壓力﹔對接農業技術專家,開展蠶桑養殖專項培訓,破解養殖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協調優質蠶種資源,保障養殖產業穩定起步。“后盾單位來了之后,心裡更有底了,不僅幫我們解決實際困難,還教我們科學養殖的方法。”李叔的話語裡滿是感激。

勤勞務實,在政策沃土上收獲成長

“我這人沒什麼本事,就是肯學肯干。”這是李叔常挂在嘴邊的話。在梧州高速幫扶下,李叔將這份勤勞與好學發揮到極致。他認真參加每一次技術培訓,把專家講解的養殖技巧逐一記錄、反復實踐,從蠶種培育到桑葉管理,再到蠶繭收獲,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

日復一日地辛勤付出換來了豐厚回報。家庭經濟狀況穩步改善,養殖規模逐步擴大,更讓李叔欣慰的是,三個女兒在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政策支持下,刻苦攻讀、不負眾望,先后考入理想大學,大女兒更是深造至研究生階段,“三女成才”成為村裡的美談。這份沉甸甸的收獲,既是李叔全家奮斗的成果,也是后盾單位精准幫扶的生動體現。

創新賦能,普通農民綻放實干光彩

在持續的幫扶與實踐中,李叔並未滿足於現有成果,而是激發出主動創新的內生動力。他發現傳統剝繭機效率低下,影響蠶繭加工進度,便結合自身養殖經驗,反復琢磨、多次調試,成功改良出效率更高的剝繭機。

在李叔家裡,他熟練操作著這台凝聚心血的改良設備,眼神中滿是自豪:“原來剝繭又慢又費力,現在這台機器速度快多了,多虧后盾單位支持我參加技術交流,讓我開闊了思路。”這台看似簡單的機器,不僅是李叔實干精神的結晶,更是梧州高速注重激發幫扶對象內生動力的有力佐証——公司通過組織技術交流、搭建學習平台,讓幫扶對象從“被動接受幫扶”向“主動謀求發展”轉變。

幸福圖景,政策與奮斗繪就美好生活

如今的李叔,早已褪去往日的愁容,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今年春節,老大和老三帶我和她媽去旅游了,這輩子都沒想過能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談及現在的生活,李叔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從為學費發愁的困境父親,到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老人﹔從勉強維持生計的普通農戶,到懂技術、善創新的養殖能手,李叔一家的蛻變,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動縮影,更是梧州高速作為后盾單位履職盡責的鮮活案例。

離開峰洋村時,3.5米寬的村道依舊蜿蜒在青山之間,但它所承載的已不僅是通行的功能,更是后盾單位與村民同心協力的溫情、脫貧戶勤勞奮進的力量,以及鄉村振興的無限希望。梧州高速將繼續堅守后盾單位職責,以更務實的舉措、更有力的支持,陪伴像李叔這樣的農戶在幸福路上穩步前行,讓更多家庭在政策幫扶與個人奮斗的雙重助力下,書寫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篇章。

何汝晴 周韋瑋 攝影報道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