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平南縣42萬畝晚稻開鐮收割 機械化助力豐產增收

2025年11月11日17:40 |
小字號

金秋時節,稻浪翻滾,稻禾飄香,連日來,平南縣晚稻陸續開鐮收割,42萬畝晚稻迎來豐收。

在平南縣官成鎮雙馬村,3台收割機穿梭稻田之間,伴隨著轟鳴的引擎聲,沉甸甸的稻穗被收割,脫粒、清選一氣呵成,一幅“機械化助力豐產增收”的豐收畫卷正在龔州大地徐徐展開。

田間地頭,除了忙碌的收割機,平南縣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和種植戶也在進行測產工作。他們選取有代表性的地塊,劃定取樣區域,仔細丈量面積、收割稻谷、稱重測算,一系列操作規范嚴謹。經實測,示范片平均畝產濕谷1285.3斤。

“今年秋種植130多畝水稻,3台收割機同時進行收割,估計兩天就可以收割完。”平南縣農樂之星家庭農場負責人呂富仁介紹,今年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採用了增密增穗技術,水稻種植增效明顯。

近年來,平南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著力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通過土地流轉、“小田並大田”等方式整合零散耕地,全縣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42.72萬畝,為創建“噸糧田”夯實基礎。品種選擇上,大力推廣中浙優h7、邦兩優6118等耐逆性強、品質優良的高產新品種,覆蓋率高達98%﹔著力推廣智能化工廠化育秧設備、稻谷烘干設備和植保防控設備,水稻全程農機化率達90%以上,為搶抓農時、顆粒歸倉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面落實稻谷生產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全縣糧食播種面積增產增收。

“今年平南縣晚稻種植面積約42萬畝,在品種上大力推廣優質水稻種,技術上主推水稻增密增穗、水氣平衡法等高產技術,插植規格從原來的30×21厘米,適當增密到30×18厘米以下。從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晚稻產量預計可達16.8萬噸。”平南縣農業農村局農技股負責人蒙元廣說。

今年以來,平南縣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部署,聚焦行動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緊盯關鍵農時、關鍵技術、關鍵要素等環節,集成推廣一批水稻增產增效技術,全力推進縣域內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麥棟華 劉佩林)

來源:平南縣委宣傳部

(責編:張芳、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