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開展文藝人才“數字建檔”工作
158名會員匯入“廣西數字政府大腦”數據庫

近日,隨著最后一批數據的審核通過,樂業縣圓滿完成了全縣各文藝家協會會員的信息錄入工作。全縣書法家協會、作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攝影家協會、山歌協會等9個協會158名文藝家的基本信息已成功匯入“廣西文聯之家”系統,這標志著樂業縣與全區同步完成了文藝人才資源數字化管理、接入“廣西數字政府大腦”的關鍵一步。
樂業縣文聯主席黃家禮介紹:“過去,我們的會員信息分散在各個協會,更新不及時,難以形成合力。此次全面、規范的數字化錄入,相當於為全縣文藝人才建立了一份精准的‘電子檔案’,誰有什麼特長、屬於哪個協會,一目了然。”
為確保數據准確、有效,樂業縣克服了協會分布廣、會員信息歷史記錄不全等困難,採取了“一對一”溝通、線上指導與線下協助相結合的方式,對會員的姓名、專業領域、代表作、聯系方式等關鍵信息進行逐一核對與更新。
“我們不僅僅是簡單地把紙質信息變成電子版,更注重數據的質量和‘鮮活度’。”黃家禮表示,這次錄入為未來實現文藝人才資源的動態管理、精准服務和高效配置打下了堅實基礎。
將文藝人才作為重要的數據資源納入全區“一本賬”管理,是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涵養財源的有益探索,不僅有助於上級部門宏觀掌握全區文藝人才布局,更能為樂業縣本地開展文藝創作、舉辦文化活動、對接市場需求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這意味著,未來在策劃一個藝術節時,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本地合適的藝術家﹔在需要對外進行文化交流時,能迅速推薦有代表性的文藝人才。數據要素的活力正被有效激發,從而轉化為推動文化事業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此項工作是樂業縣積極貫徹落實自治區關於數字政府建設、國有“三資”清查盤活等一系列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下一步,該縣將從“建好庫”轉向“用好庫”,計劃建立會員信息動態更新機制,確保數據的時效性。同時,將積極探索數據應用場景,例如利用系統進行活動通知、成果展示、人才推介等,真正讓“數據跑路”替代“人員跑腿”,讓數字化成果惠及每一位文藝工作者。(陳秀琴)
來源:樂業縣文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