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間淨心鑄魂
廣西桂林市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戒防並重打好禁毒戰

“多少次喚醒才能讓他迷途轉方向,多少次勉勵才能讓她揚帆再啟航……”近日清晨,位於桂林市七星區金雞嶺畔,《金雞向陽》的旋律如每天冉冉升起的朝陽在廣西桂林市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稱“戒毒所”)悠揚響起,歌聲飽含戒毒民警的執著堅守和戒毒學員重生的堅定步履。
面對毒品的致命誘惑與“戒—吸—戒”的循環困局,戒毒所強化責任擔當,以精准施策破解矯治難題,用溫情信任融化心靈堅冰,靠社會協同織密禁毒防線,走出降復吸與防初吸並重之路,既讓迷途者校正人生航向,又守護群眾遠離毒害,在桂林山水間譜寫著禁毒為民的樂章。
精准把脈開良方,分級矯治破“復吸”迷局
“戒毒如治病,找不准病灶,再好的藥方也難見效。”該所所長張文道出了戒毒工作的關鍵。
每位學員的吸毒原因、成長背景、家庭環境各不相同,“一刀切”模式在實踐中不可行。戒毒所探索出“三步走”精准矯治法,為學員量身定制“戒毒藥方”,變大水漫灌為精准滴灌。
第一步望聞問切,摸清病因。學員入所后,民警第一時間開展“一對一”摸底,梳理其吸毒歷史、復吸誘因、家庭關系、社會經歷等。據此制定的每一份“個人矯治檔案”,都清晰標注學員的“症結”,以便后續精准矯治。
第二步分級歸類,精准定向。戒毒所針對性推出“紅、橙、黃”三色分級管理機制,紅色是高風險,為復吸次數多、家庭支持薄弱、戒毒意願搖擺者﹔橙色是中風險,為初次強戒、對未來仍感迷茫、認知有偏差者﹔黃色是低風險,為家庭支持大、戒毒意願堅定、自我約束力強者。不同顏色有不同管教策略與矯治重點,讓每份努力都精准落到關鍵處。
第三步因材施教,對症開方。針對不同分級學員,民警從法治意識、親情意識等多維度發力,讓矯治因人而異、直擊人心。楊某事業受挫,為解壓而染上毒品。針對其學歷高、認知力強,民警將矯治重點放在強化榮辱意識上,讓他觀看《長津湖》等影片,參與“國家榮譽與個人責任”主題辯論。他懺悔道:“以前認為吸毒與他人無關,看到戰士們為國家獻身的壯舉,才明白個人榮辱與國家命運相連,吸毒毀自己、害家庭,也危害社會!”
文化浸潤心靈,技能賦能重生。2024年以來,戒毒所精心打造“陳繼文文化戒毒工作室”,提煉“文化戒毒1286工作法”,將書畫、詩詞創作等融入矯治,讓筆墨丹青成為“心靈良藥”。在技能培訓室,學員小王專注地勾勒桂林山水,他說:“以前總想著吸毒的短暫快感,渾渾噩噩。練字繪畫才知道靜心做事最充實,也才明白生活本來的滋味。”
為幫助學員出所后站穩腳跟、遠離毒圈,戒毒所與多家學校合作開設職業畫師培訓班,讓學員掌握素描、水彩、國畫等技能,更在創作中重拾信心。“以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以后可以靠畫畫謀生,再也不碰毒品。”學員李某說著,眼中閃爍著光芒。
溫情幫教解心鎖,尊重信任喚“新生”希望
王某入所時,因妻子提出離婚而心灰意冷,抗拒管教。該所政委付正華與其妻溝通,詳細講述王某的努力轉變,耐心勸她給他一次機會,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她被打動了,主動撤銷離婚訴求。王某說:“是戒毒所挽救了我的家庭!”
“學員入所時都上了心鎖,對未來失望,對民警抵觸,覺得全世界都歧視自己。”管教民警陳繼文深知,毒癮難戒,心癮更難除,心理隔閡與情感缺失往往是導致吸毒的隱形殺手。
陽某的轉變是心靈救贖的生動例証。出身優越的他因好奇而吸毒,入所后對民警冷言相向。民警尋找與他的共同話題,慢慢拉近距離。得知父子矛盾是他心中最大的疙瘩后,民警多次登門做他父親的工作,講述其進步,勸說接納他。他父親終於來到所裡,看到他遞上的悔過信,瞬間紅了眼眶,緊緊抱住他。陽某說:“民警對我不嫌不棄,讓我覺得這裡不是牢籠,找回了自己!”
比陽某更無助的是林某。他入所后,妻子將未滿周歲的嬰兒丟在戒毒所門口后失聯。看著啼哭的孩子,林某崩潰了:“我管不好自己,還害了孩子,不配當爸爸!”關鍵時刻,民警們自發捐助,湊齊奶粉、尿不濕等嬰兒用品,女民警還輪流給孩子沖喂奶粉、換尿布。征得林某同意后,戒毒所將孩子暫時安置在福利院,還定期看望。出所時,林某抱著孩子泣不成聲:“是你們救了我兒子的命,也給了我重新做人的勇氣。我要是再吸毒,對不起天地良心。”他戒斷毒癮后,生活重回正軌。
“我們要幫他們既戒身癮,更戒心癮,無毒一身輕,帶著希望走向社會。”張文說,為了鞏固戒毒成果,戒毒所建立“出所回訪長效機制”,對出所學員隨訪跟幫。近3年,民警回訪400多人次,幫助解決就業、心理等難題150多件。
全民禁毒筑防線,普法宣傳守“無毒”家園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當天,戒毒所開放日格外熱鬧。學員與民警同台獻藝,原創歌曲《為愛重生》唱出掙脫毒癮的決心,情景表演《迷途返航》再現學員重獲新生的歷程,一個個節目讓現場觀眾深受震撼。在技能培訓室,學員的書畫作品挂滿牆,“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格外醒目﹔在電教室,VR技術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毒品危害。“毒品猛於虎,一沾毒成千古恨,一定要遠離毒品!”市民劉女士參觀后感慨道。
牆內解癮困,牆外筑防線。“禁毒不是一家之事,也不僅是牆內的事。讓更多人識毒防毒拒毒,才能從源頭減少吸毒人員,讓社會更安寧。”基於此,戒毒所主動延伸職能,打破高牆界限,將牆內矯治與牆外防范相結合,以普法宣傳為橋,以全民參與為基,凝聚力量織牢全社會防毒拒毒的嚴密網絡。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禁毒宣傳的重點。6月20日,桂林市第二十中學師生走進戒毒所,開展“拒絕毒品、青春無悔”主題教育。民警通過分析真實案例、播放禁毒視頻,向學生們普及《禁毒法》《戒毒條例》。
除了請進來開展體驗式宣傳,戒毒所還主動走出去,將禁毒知識送到群眾身邊。不久前,民警走進桂林市第二技工學校,為1200多名學生帶去生動的禁毒專題普法課。他們展示“奶茶粉”“跳跳糖”等新型毒品的偽裝形態,並結合案例講解毒品對身心、家庭的危害,還通過禁毒知識問答與學生互動,學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戒毒所還依托禁毒宣傳教育基地、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聯合多警種開展“一站式”普法教育。2023年以來,該所制作的多堂“每日課堂”課件被公安部監管局評為精品課件,收到群眾、學生的普法心得近4000份。
溫暖的陽光下,戒毒學員進行著康復訓練,臉上洋溢笑容與自信。奔流的漓江,見証著金雞嶺下的堅守與希望。《金雞向陽》的旋律又一次響起:“那些藏藍的守望,定格成影像,歲月流淌,警旗飄揚……”(曹長青、吳敏、熊昌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