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壯字古籍整理與出版人才培養研習營(第二期)在廣西舉辦

![]() |
研習課堂現場。陳昱冰攝 |
9月16日,全國古壯字古籍整理與出版人才培養研習營(第二期)開營儀式在廣西民族大學順利舉行。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在國家民委支持指導下,廣西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在少數民族古籍人才培養上先行先試,探索新路,形成了少數民族古籍人才培養的五個“廣西經驗”:一是分類施策,組建具有廣西特色的“五支隊伍”,為廣西乃至全國古籍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組織和管理模式﹔二是實施項目帶動,提升人才隊伍專業水平,各方面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古籍工作更科學規范,青年學者嶄露頭角,出版成果屢獲大獎,人才規模和視野得到擴展﹔三是建立健全了人才培養試點機制、多方合作的項目實施機制、古籍資源開放共享機制等三項保障機制,為人才培養保駕護航﹔四是創新陣地建設,不斷拓展人才培養新平台,進一步完善古籍工作體系﹔五是加強科技賦能,自主研發“古壯字古籍整理與出版人才信息系統”“那蛙民族古籍智能編輯校對平台”等智能軟件,培育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梯隊。即將進入“十五五”規劃,廣西將深入推動古籍工作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廣西古籍文庫”編纂出版工程,搜集整理廣西歷代文獻史料,充實數字平台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為構建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貢獻力量﹔二是以2028年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為契機,策劃推出系列精品成果,展現廣西古籍整理與民族文化傳承新氣象﹔三是以技術賦能為重點,全力推動新質生產力與古籍工作深度融合,讓廣西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技術中煥發更大活力﹔四是以人才培養為關鍵,加強作者團隊與出版隊伍建設,培育更多復合型人才。
本次研習營為期三天,邀請國家民委民族文化宮圖書館、山東大學、安徽省宣城、廣西民族大學等國內知名專家和古籍修復、古壯字數字化整理一線人員授課,圍繞民族古籍裡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中的碑刻整理與應用、古壯字古籍翻譯整理方法和實踐、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新技術應用、中國傳統古籍紙張的分類和鑒別、古籍保護案例分析、古壯字錄入和排版等進行系統授課與實操練習,深入研習,以期進一步壯大古壯字古籍整理研究的隊伍力量,培養民文古籍與漢文古籍兼修的綜合性人才,提升工作水平。來自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各出版社編輯骨干、古籍收藏單位業務負責人、廣西少數民族古籍工作“五支隊伍”代表等近100人參加。
研習營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研究中心、廣西民族出版社、廣西教育出版社、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廣西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心、廣西千頁古籍修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古籍文獻研究中心協辦。(柳雲龍 岑奕璇)
![]() |
學員在廣西千頁古籍修復科技有限公司體驗古法造紙。孫玉葉攝 |
![]() |
學員合影。羅潔妮攝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