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區劉圩鎮:“代表+產業”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南寧市青秀區劉圩鎮人大充分激活人大代表履職活動中心和各人大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平台陣地作用,深化“代表+產業”助力行動,在發揮代表作用中凝聚民心民力,通過調研、建言獻策、資源整合等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人大力量”。
聚焦設施農業,代表建言破解發展短板
近日,在劉圩鎮晟發現代設施蔬菜基地和劉圩鎮槐裡村果蔬基地,連片的智能蔬菜種植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小黃瓜、辣椒、小番茄等蔬菜長勢喜人。然而半年前,這裡還面臨基地插花土地流轉難、用水用電、排水不暢等突出問題。李光安、黃錫昌等鎮人大代表在基地一線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聯合其他7名代表提交了兩份建議,推動城區農業部門、鎮政府專題研究解決對策,馬安水庫引水工程、槐裡村果蔬基地高位蓄水池和兩個基地的三相電網等建設項目相繼完工,有效解決了劉圩現代設施蔬菜基地發展難題。
基地引進智能溫控、自動補光等新技術,並通過智能物聯網系統加持,讓蔬菜大棚變身“綠色工廠”,讓村民進入“在網上就能種菜”的“慧種菜”時代,手機上就能實時監測棚內的溫度濕度、土壤含水率等關鍵數值,隻需2個人就能完成1個佔地8畝的大棚日常管護。截至目前,劉圩鎮已建成高標准蔬菜種植大棚73個,設施農業大棚面積約500畝,年產值達185.77萬元。
助力農民增收,代表搭起“致富金橋”
如何讓農民共享發展紅利?鎮人大代表主動擔當“聯絡員”。他們積極與企業對接,通過“合作社+致富能人+農戶”方式幫助組織勞務隊伍,解決基地用工問題,介紹了6戶脫貧戶到基地務工,增加其工資性收入,累計吸納周邊群眾務工達1.6萬人次,為農戶增收190多萬元。在基地的帶動下,有10余名致富帶頭人在蔬菜產業鏈上實現了創業夢。針對村民無種植技能的短板,人大代表們根據企業需要,組織村民到基地現場學習種植技術,聯合鎮農技站開展“田間課堂”,組織技能培訓20場,覆蓋農戶600人次。
履職常態化,代表站點成“民心驛站”
為延伸履職觸角,劉圩鎮建成鎮人大代表履職活動中心1個和人大代表聯絡站點4個,每月定期接待群眾,收集意見建議。今年以來,代表們圍繞鄉村振興提交建議18條,推動解決二級路沿線與村道平交路口安全隱患整治、機耕道路硬化、三面光灌溉渠道等民生問題7項。
下一步,劉圩鎮人大將深化“代表+產業”助力行動,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智慧力量。(黎愛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