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區:人大代表當“先鋒”,民生福祉暖人心

2021年以來,南寧市青秀區人大常委會聚焦代表主體作用發揮,通過拓寬渠道、強化服務,推動轄區5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化身民生福祉“助力先鋒”。他們深入基層傾聽民意、排解民憂,以就業幫扶、助老服務、搭建民情溝通平台等“小實踐”,書寫為民謀福祉的“大文章”,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
就業幫扶:家門口崗位解民憂
“既能照顧孩子,又有穩定收入,這份工作解決了我的大難題!” 單親媽媽覃女士滿心感激地說。此前,她在民生東社區社保中心辦事時,被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吸引,工作人員了解她的需求后,很快為她推薦了“4050”公益性崗位,經培訓后,她順利在家門口上崗。
這份工作的背后,離不開青秀區人大代表趙智明的奔走。作為街道基層一線代表,他在走訪中發現城鎮失業人員就業難問題突出,便聯合轄區其他人大代表深入群眾開展調查,在城區人代會上提出“關於優化基層就業服務,促進民生發展”的建議,明確要加大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力度。
該建議得到青秀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被列入年度重點督辦建議跟蹤推進。如今,越來越多像覃女士這樣的群眾,通過社區就業服務站找到工作,人大代表用實際行動搭建起“就業橋”,讓民生保障更有溫度。
長者飯堂:一餐熱飯暖人心
中午時分,青秀區大板三社區“長者飯堂”格外熱鬧。老人們圍坐在一起用餐,點餐窗口前,十幾種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吸引眾人駐足。“我快八十歲了,兒女在外地,自己做飯很麻煩。現在來這兒吃,11-12塊錢就能吃飽吃好,政府還補貼3塊錢,真是解了我的大問題!”一位正在用餐的老者笑著說。
“長者飯堂”的落地,源於人大代表對群眾需求的精准捕捉。2024年,青秀區開展人大代表票決為民辦實事項目工作時,各級代表深入社區聽取群眾意見,“加強長者飯堂建設”成為群眾最集中的訴求。
青秀區人大常委會接到反饋后,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的責任感,第一時間將意見反饋給城區政府。在青秀區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經代表們票決,“長者飯堂”建設被列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為確保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常委會還將飯堂建設運營情況納入年度監督工作計劃,組織代表跟蹤督辦。截至目前,青秀區已建成19家“長者飯堂”,累計服務老年人用餐超40萬人次。
聯絡站裡:民情懇談架心橋
人大代表聯絡站是青秀區人大代表扎根基層、服務民生的重要平台,一場場“聽民情、訪民意、解民憂”的活動在這裡常態化開展。
金湖社區代表聯絡站創新打造“榕樹下的公益市集”,開市以來已舉辦19期活動,服務居民近6000人次,募集善款4000余元,收到價值超2萬元的捐贈物資,真正將公益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新竹社區代表聯絡站有一個堅持了8年的“約定”:自2016年起,每月18日舉辦“竹聲傾談”民情懇談會。駐站人大代表與群眾圍坐在一起拉家常,面對面匯聚民意、集納民智。迄今,懇談會已舉辦107次,成功推動社區垃圾處理、電梯加裝、充電樁建設、適老化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問題得到解決,讓居民的“煩心事”變成了 “舒心事”。
從就業幫扶到助老服務,從民情懇談到難題破解,青秀區各級人大代表始終以“先行者”姿態,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錚錚誓言,將“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深厚情懷融入每一件民生實事中,用行動詮釋人大代表的使命與擔當。(李振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