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守護綠水青山 打造世界級康養勝地

青山疊翠,碧水潺潺。8月19日清晨,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鎮百馬村,盤陽河波光粼粼,河畔垂釣者悠然自得。坡納屯小廣場上,外地養生客伴著樂曲起舞。“山好、水好、空氣好,住在這裡太舒心了。”來自陝西的顏先生已經在巴馬住了四年。
作為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康養產業協同發展的特色之路,實現了從“護綠”到“生金”的華麗蝶變。
2021年,巴馬森林覆蓋率達78.56%,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9.5%,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石漠化地區植被顯著恢復,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康養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生態基礎。
巴馬先后出台了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盤陽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文件,明確水、森林、土壤等保護范圍與標准,對城鄉建設、旅游開發等實行統一規劃,並建立縣、鄉、村三級林長網絡,176名林長與1351名專職護林員共同守護綠色家園。
“污染項目不進來,進來項目不污染”,這是巴馬堅守多年的生態紅線。該縣生態環境局執法大隊大隊長韋海洲介紹,當地嚴格執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堅決拒之門外,從源頭杜絕污染隱患。同時,充實執法隊伍、配備先進設備,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形成強大執法威懾力。
此外,巴馬持續加大生態修復力度。2024年,完成4.6797萬畝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2.103萬畝紅水河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植樹造林2.21萬畝,森林撫育20.02萬畝,義務植樹55.022萬株。全縣301條河流、8座水庫實現24小時監管,盤陽河重點村庄污水實現治理全覆蓋。
獨特的自然稟賦讓巴馬成為“天然氧吧”,空氣中負氧離子最高每立方米20000個以上。盤陽河、百魔洞、水晶宮等自然景觀巧奪天工,目前全縣擁有3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家3A級旅游景區、1個自治區級旅游度假區,構成發展康養產業的核心資源。
依托“長壽巴馬”品牌,當地積極拓展康養新業態。甲篆鎮百馬村坡莫片區通過網紅博主牽頭,構建“自助+互助”康養模式,讓旅居者感受家一般的溫暖。“來這兒三個月,身體舒服多了,打算每年多住些日子,還能發揮專長做公益。”73歲的湖南游客陳先生來到巴馬后,漸漸愛上了這片長壽之地。
數據顯示,2024年巴馬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社會旅游總消費超1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03%、27.46%,其中康養旅居老年人超10萬人次,生態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經濟優勢。
康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醫療服務體系的支撐。今年6月26日,巴馬瑤族自治縣中醫醫院新院區在同賀新區啟用,一期工程投資約1.5億元,設置400張病床,集醫療、康復、科研等功能於一體。此外,全縣各鄉鎮衛生院已實現中醫館全覆蓋,開設有針灸、推拿、壯瑤醫藥等特色項目,形成“養生—治療—康復”一體化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為“候鳥人”提供個性化健康方案,康養服務更精准、更便捷。
從“世界長壽之鄉”到“國際健康養生聖地”,巴馬先后獲“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游名縣”“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等殊榮,“廣西·休養天堂 棲游巴馬”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如今的巴馬,正以優良生態為筆、康養產業為墨,在綠水青山間續寫著生態富民的新篇章。(記者 藍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