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事“瘦身” 人情味更濃
崇左市江州區江州區移風易俗一線見聞

在崇左市江州區馱盧鎮逐盎村,一場婚禮悄然舉行。
沒有震耳鞭炮與流水席的喧囂,取而代之的是鄰裡組成的志願服務隊有序張羅。村民譚兆田笑著感慨:“規矩定了,攀比少了,省心省錢,人情味兒倒更濃了!”
這份從容背后,是江州區新一年移風易俗工作取得的新實效。
“五個統一”減輕人情負擔
在江州鎮板備村岜牟屯,紅白喜事一直是村民們生活中的大事。過去,每當有喜事或喪事,家家戶戶都會大擺筵席,不僅浪費嚴重,還常常因為攀比導致家庭負擔加重。
2019年初,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屯裡利用閑置用地搭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集體食堂。
“我們設立集體食堂,就是為了改變這種不文明的現象,督促大家形成文明、節儉的新風尚。”岜牟屯黨支部書記陳立彩。
陳立彩說,如今,全屯戶均年人情消費大幅降低,紅白事操辦平均花費減少一半左右,大大減輕群眾負擔。
這樣的鄉村新風,在江州區屢見不鮮。2024年6月起,江州區11個鄉鎮、街道已全面鋪開“五個統一”工作法,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辦、白事簡辦、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文明風尚愈加濃厚。
“土味”宣傳唱新風
如何讓新風吹進千家萬戶?江州區使出“十八般武藝”:村級大喇叭日日響,宣傳欄圖文並茂,3000份《移風易俗手冊》飛入尋常百姓家。
“神美江州”公眾號變身“新風陣地”,短視頻、推文頻出,17條內容更被央媒“相中”。
最亮眼的是“山歌戰術”!石景林街道、羅白鄉等地,將抵制高價彩禮、厚養薄葬編進“壯歡”調子。
歌坡節上,悠揚山歌載著文明理念,直抵人心。
“道理唱出來,聽得懂,記得牢!”江州鎮板備村村民吳雪群高興地說。
老傳統玩出“新花樣”
江州區善用節慶“搭台”,讓移風易俗“唱戲”。
春節期間,“文明實踐迎新春 移風易俗過新年”活動火熱登場,發放新年畫、倡議書,引導健康過節。
端午節,左州“金山花炮節”、馱盧龍舟賽輪番上演。馱盧、新和鎮也以“水上婚禮”非遺展示,倡導婚事從簡。
太平街道馬安村創新“和善積分制”,文明行為可兌獎。羅白鄉山歌隊用古老曲調傳唱新理念——這些創意實踐,連新華社都點贊!
文明種子正發芽
新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隨著“五個統一”落地生根,江州區村民觀念悄然轉變:紅白事排場小了,人情負擔輕了,孝老愛親、勤儉節約漸成共識。
“以前怕被人說小氣,現在攀比少了,心裡反倒踏實!”新和鎮卜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桂林道出許多人心聲。
“規矩立起來只是第一步,讓文明新風吹進心坎裡,才算真正扎下了根。” 江州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社科聯主席盧娟說,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點上,江州區將繼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用智慧與溫情,書寫鄉村文明的新篇章。(陸華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