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寶安大化攜手協作 民生幫扶繪就振興新圖景

2025年08月22日16:08 |
小字號

深圳市寶安區與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深度實施粵桂東西部協作機制,2024年以來,寶安駐大化工作組投入200萬元區級民生幫扶資金,精准對接需求,實施6個項目,解決當地急難愁盼問題,以民生幫扶助力大化鄉村振興。

創新治理模式,激活社區活力

“我參加社區助殘公益活動、反詐宣傳、環境清潔等志願服務,共獲得獎勵積分79分,兌換到了抽紙等生活物品,我兌換得到物品越多,說明我為社區出力越多、貢獻越大。”大化古江社區居民羅統嬋的這番話,道出了寶安﹒大化粵桂協作公益服務中心帶來的顯著變化。

2024年,寶安區海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將深圳先進的治理經驗引入大化易地搬遷古江社區,創新推出“一心三站”模式——以粵桂協作公益服務中心為核心,聯動社會服務站、志願服務站、勞務協作站,形成“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格局,實現“1+1+1>3”的融合效能。其中,“粵桂共建愛心積分超市”成效顯著,通過“積分制”量化居民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等行為,憑積分可兌換物資。參與人數從最初的26人發展到如今180人常態參與,累計積分達10000分,兌換物資1500件。如今,拾金不昧、助老愛幼、矛盾調解等文明行為在社區蔚然成風,激發了搬遷群眾主動性,成為粵桂協作社區治理特色樣板,推動“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落地。

補齊民生短板,夯實發展基礎

教育與民生保障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石。該縣雅龍鄉鎮西村小學曾面臨如廁難、用水難,578名師生受影響。原有廁所23個蹲位破爛,旱廁設計及缺水導致臭氣熏天﹔學校師生生活用水靠積雨水櫃,旱季用水困難。

得知這一情況后,寶安駐大化工作組迅速投入100萬元資金,援建了新廁所和集中供水工程。如今,嶄新的廁所改善了學生生活環境,穩定的供水系統不僅保障了學校全年用水,還惠及周邊村屯。

“下雨天再也不用捂著鼻子去廁所,水龍頭隨時有水的感覺真好!”學生們的笑容,見証著幫扶資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

該縣古文鄉駐地自來水管網因老化、鈣化堵塞,旱季常停水,最長達7天,300戶群眾受影響。寶安工作組投入44萬元改造飲水管路,問題迎刃而解。“改造前接一桶水等半小時,現在全天水流穩定。”村民反饋良好。

該縣都陽鎮尚武村6個自然屯179戶村民,因42盞路燈損壞、64盞缺失面臨夜間出行安全隱患。寶安幫扶資金投入后,新增64盞、維修42盞路燈,照亮村民回家路,點亮鄉村夜晚。

賦能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依托該縣北景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優勢,寶安工作組投入42萬元在江棟村平吉屯建設漁業碼頭,助力當地漁業發展。

過去漁民賣魚,鮮魚裝卸損耗大且易錯過好行情。如今,加固加寬的岸線和新建的裝卸平台提升運輸效率,鮮魚可快速對接外地市場。

近日,該碼頭單日交易超萬斤鮮魚,成交額達13.25萬元。“以前裝一萬斤魚需7-8人,耗時4小時,現在3-4人2小時完成,雲南、貴州、廣東老板直接來收,新鮮價好!”江棟村養魚大戶覃福當欣喜地說。

從社區治理的創新實踐到民生短板的精准補齊,從產業發展的效能提升到群眾笑臉的生動綻放,寶安與大化的攜手協作,讓200萬元民生幫扶資金發揮出了最大效益。這份跨越千裡的深厚情誼,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繪就了粵桂協作助力鄉村振興新圖景。(覃文軍)

來源:大化縣委宣傳部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