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業:“融、降、聯”三維體系 呵護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今年以來,廣西興業縣全力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打造“融、降、聯”三維工作體系,搭建融資橋梁、降低制度成本、強化政企聯動,呵護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拓展多元融資渠道,構建“融”的生態圈。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興業縣著力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積極搭建政銀企常態化對接平台,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的增信和杠杆功能。截至上半年,政府性融資擔保在保項目614個,在保余額5.18億元,同比增長7.58%﹔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46億元,達46.02億元,同比增長11.62%﹔“銀稅互動”精准賦能,發放貸款2.13億元,惠及企業62家。此外,還設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符合導向的民營企業給予針對性扶持,有效激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與創新升級。
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做實“降”的文章。興業縣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通過“一網通辦”“一窗受理”及“高效辦成一件事”等創新舉措,推動企業開辦時間、環節和成本顯著下降。今年以來,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個體轉企業、外國人來華工作等“一件事”主題服務,上半年累計辦結相關事項26萬余件,平均辦理時限壓縮65%以上。繼續推行新設企業印章免費刻制服務,累計刻制印章248套(620枚),減免費用39萬元,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與高效。
凝聚發展合力,凸顯“聯”的效能。興業縣高度重視民營經濟人士的培養與引領,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通過組織代表人士參觀興業清廉館、家風館,開展廉政教育與家風主題活動,堅定民營企業家“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筑牢廉潔經營防線。同步健全民營經濟代表人士數據庫,發動各鎮、商會開展在外玉商玉工系統摸排,建立詳實的信息庫,精准掌握843名在外興業籍玉商資源,為深入實施“玉商回歸”工程、促進人才回鄉、資金回流、企業回遷奠定了堅實基礎。(李佰東 朱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