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稅惠添薪點燃南疆文旅消費新引擎

邊疆文旅消費是促進興邊富民、傳承民族文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崇左市稅務局聚焦文旅產業發展需求,以“精准滴灌”的稅惠政策和“全程陪伴”的精細服務,為點燃邊疆文旅消費新引擎注入“稅動力”。
稅惠點亮“不夜城”,游客消費再升級
夜幕降臨,左江畔漸次亮起燈火,太平古城內游人如織、熱鬧非凡。從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到“廣西夜游街區品牌”,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如今已成為崇左夜間文旅消費的“新地標”。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太平古城累計接待游客約215萬人次,直接消費1.71億元。亮眼數據的背后,離不開稅惠政策的持續賦能。
大型文旅項目開發前期,資金投入密集、回收周期較長,崇左市江州區稅務部門靠前服務,以政策紅利的精准釋放為景區發展紓困解難。在專項輔導下,太平古城運營方廣西廣申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2年以來累計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1900多萬元、納稅困難減免房產稅600多萬元。“資金壓力大大緩解,全部投入了道路翻新、燈光升級和游客中心裝修,景區品質顯著提升。”廣申文旅的財務人員介紹。
針對古城個體工商戶超80%的特點,崇左市江州區稅務局組織20名青年黨員組成“先鋒服務隊”,定期開展走訪問需,編制涵蓋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等內容的《個體戶政策清單》,通過征納互動平台、稅企交流群精准送達。
“我們今年剛開業就迎來暑期旺季,稅務部門主動上門,輔導我們用手機申領發票、辦理業務,省下時間接待更多游客。”三餐四季融合餐廳負責人阮瓊華說。為助力新辦企業輕裝上陣,崇左市江州區稅務局打造了“開業輔導+日常幫辦+政策直達”服務鏈,從“開業第一課”培訓到“雲端”遠程協辦,全程輔導讓經營者能心無旁騖謀發展。
服務澆灌“致富果”,甜蜜事業節節高
沿左江上行二十公裡,就來到“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新和鎮卜花村。卜花村曾是貧困村,村民主要依靠種植甘蔗和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如今,走進卜花,法式餐廳飄出咖啡香,露天泳池倒映著藍天白雲,“企業+合作社+村民”的鄉村旅游模式吸引了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隨著鄉村旅游蓬勃興起,崇左市江州區稅務局定制《文旅產業稅收服務指南》,組織業務骨干進鄉村分片區開展“滴灌式”政策宣講﹔聯動文旅、農業、鄉村振興等部門共享數據,精准識別政策適用主體﹔開設綠色通道,推行預約辦、容缺辦,有力支持鄉村旅游產業鏈的完善和消費潛能的釋放。
“稅務人員手把手教我們開具數電發票、查詢開票剩余額度,現在民宿入住率保持在75%以上,旺季更是提前兩三個月就訂滿了,辦稅合規讓我們賺得安心。”卜花民宿的負責人謝輝彬說。
政策織就“傳承錦”,非遺經濟煥新生
左州金山花炮節、那隆臘鴨制作、馱盧月餅制作……在崇左市江州區,傳統的非遺項目在發展中傳承與創新。
“傳統手藝守正創新需要資金支持,稅務部門幫我們跨過轉型關。”崇左市雷氏華興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馱盧月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雷文介紹,“近兩年我們享受小微企業稅收減免等優惠13.65萬元,省下的資金主要用於更新設備、設計包裝,還針對市場需求開發了低糖、雞皮果等特色口味新品。”如今,雷氏華興已從家庭作坊發展為年產值超500萬元的企業,產品通過電商直播走向全國。
為激活非遺消費市場、賦能民俗經濟發展,崇左市江州區稅務局梳理“非遺企業名錄”,對非遺傳承項目企業實施“一企一策一專班”服務,輔導規范財務核算,確保稅費優惠應享盡享﹔運用稅收大數據分析非遺產品銷售趨勢和消費者偏好,助力非遺產品更好對接市場需求、創新產品設計、拓展銷售渠道。
崇左市江州區遺千歲非遺藝術品工作室剛成立,就接到了附近中小學的非遺研學訂單。“稅務干部不僅指導我在電子稅務局上完成了稅務登記,還詳細講解了小規模納稅人的‘六稅兩費’減免政策,讓我們對拓展研學活動和文創銷售更有信心了!”工作室負責人吳冬花表示。便捷的登記流程和精准的政策輔導,為非遺“小店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助力。(陳麗冰、黃雨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