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文地鎮:黨建領航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7月18日,在博白縣文地鎮田野上方,一支特殊的黨員“飛手”服務隊憑借專業無人機編織起一張農業數字化信息網,為當地高效土地流轉開辟了新路。
“以前土地流轉難在哪?地塊分散、邊界不清,光是挨家挨戶量地、談合同就要耗上大半年。村民之間經常因為幾分地的爭議談不攏。”文地鎮漢平村駐村工作隊員黃琳道出了土地流轉的痛點。
黨員干部通過無人機幫助村民在漢平村委審核確認土地權屬范圍。博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破題之道在於創新,文地鎮黨委創新“黨建+數字化+流轉土地”模式,採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組建由12名年輕黨員組成的“飛手”服務隊,利用無人機對全鎮土地航拍測繪,生成厘米級精度的正射影像圖﹔第二步,運用地理信息系統建立“一戶一地塊”數字檔案,實現地塊信息可視化﹔第三步,通過農戶現場確認、村委審核確認、鎮農業服務中心備案的“三方確認”機制來確保每塊地的面積、位置、權屬都清清楚楚。
為確保土地經營權確認的公平公正,文地鎮黨委還建立了“三公開”制度:流轉政策公開、地塊信息公開、交易過程公開,每個環節都有黨員監督員全程參與,讓土地流轉在陽光下運行。
數字化管理不僅提高了透明度,還吸引了外地農業企業入駐。目前,文地鎮已整合連片土地900余畝,引進香蕉、甘蔗、山姜、南瓜、冬瓜、辣椒、菠蘿蜜等10余個現代農業項目。“現在流轉一畝地,從測繪到簽約最快只要3天。”平旺村村民李大叔感慨,“我家6畝地以前荒著沒人種,現在流轉給合作社,每年有2000多元租金,還能在基地打工掙錢。”
今年以來,在黨員“飛手”服務隊的持續跟蹤服務下,文地鎮為每塊流轉土地都有專屬的“黨員管家”,從土地整合到項目引進,從技術指導到銷售對接,提供全鏈條服務。截至目前,黨員“飛手”服務隊累計開展技術服務80余次,整合地塊1000畝,解決農業生產問題30多個,成功流轉土地1200余畝,帶動村集體增收35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科技動能。(劉思藝 戴春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