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特色融推普
廣西交職院暑期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藍色動力”

7月18日至20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航海工程學院“語海揚帆”推普實踐團以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為核心、以航海特色為依托,深入欽州市靈山縣平山鎮靈家村及周邊城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將航海專業特色與推普工作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藍色動力”。
進行心肺復蘇演示。楊顯寧攝
結合欽州市靈山縣近水臨村的地理特點,實踐團發揮航海專業優勢,開展“水上安全與防溺水”專題宣講。志願者們用標准普通話詳解近海、河流等危險水域的識別方法,現場教授仰漂、抽筋自救等實用技能,講解安全乘船注意事項、救生圈使用規范等航海安全知識。在技能實操環節,志願者展示了救生浮具、信號彈等簡易救生設備模型,現場教學演示心肺復蘇、航海旗語操等技能,通過情景問答、模擬救援等互動形式在歡樂氛圍中進一步學習自救互救本領。
進行海洋知識宣傳。楊顯寧攝
實踐團為鄉村兒童打造的“航海主題課堂”亮點紛呈。志願者們通過“鄭和下西洋”故事講解規范發音,借助“航海術語繞口令”訓練口齒清晰度﹔在“航海科技小講堂”上,以普通話趣味講解的形式讓孩子們在探索海洋奧秘的同時提升語言能力。此外,“我是小小航海家”故事分享會,鼓勵孩子們用普通話講述心中的航海夢,針對留守兒童開展書畫游戲,讓孩子們把煩惱寫在紙上裝入“漂流瓶”,再用普通話分享感受。
開展“推普+電商”直播助農活動。楊廣權攝
在平山鎮靈家村茶葉基地,實踐團成員化身主播,用流利的普通話開展電商直播帶貨。團隊前期深入調研茶葉種植環境、制作工藝,結合航海文化設計“茶香航海路”產品故事,通過直播間向網友講述茶葉從山間到舌尖的“旅程”。開設“航海+電商”培訓班,圍繞農產品推介、網絡直播等場景強化普通話表達訓練,結合船舶貨物推介技巧,指導學員如何用普通話清晰描述產品特點、回答客戶咨詢。
在平山鎮紅色革命紀念館,實踐團成員循著革命先輩的足跡,重溫那段用鄉音喚醒民眾、用熱血捍衛信仰的崢嶸歲月。在革命烈士黃式高故居,聆聽英烈以方言傳播真理、組織游擊斗爭的故事,集體誦讀其“為勞苦人民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錚錚誓言。通過實地探訪和親身體驗,成員們深刻理解了紅色精神的傳承意義,進一步堅定了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振興的信念。
合影。楊廣權攝
此次實踐活動中,為讓推普工作更精准,實踐團深入鄉村、社區、集市,走訪60余戶人家。調研覆蓋基層干部、青壯年勞動力、老人、學生等群體,重點了解普通話使用現狀、學習意願及障礙等。實踐團成員表示,他們將持續發揮航海專業優勢,把推普實踐工作推廣到平陸運河沿線的更多鄉村,讓普通話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導航系統”,讓普通話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紐帶”,讓航海文化在服務基層中綻放光彩。(王虎平 李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