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火海逆行救人 退役老兵續寫擔當

刺鼻的電線燒焦味突然躥入鼻腔時,劉丙學正在靖西市康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整理文件。
2025年3月19日15時,窗外是三月特有的潮濕空氣,室內是社區干部忙碌的身影。但那股刺鼻的氣味讓這位服役16年的老兵瞬間繃緊了神經——某次消防演練的記憶閃回腦海。
“有火情!”他放下手中的材料沖了出去,2名社區干部緊跟著他,3人在小區裡開始排查。行至2棟2單元樓下時,10樓窗口涌出的黑煙印証了他的猜想,尤其是聽到居民“裡面還有人!她是殘障人士,行動不便,快救人!”的呼喊,更加讓他心急如焚。
劉丙學抬頭望向濃煙處,玻璃在高溫下炸裂墜落。他說:“裡面太危險,你們用消防栓幫我把衣服打濕,我進去救人。”然后又組織人員砸門、撬鎖、斷電。當門被撬開時,熱浪與煙霧瞬間吞噬視線,他接過濕衣服捂緊口鼻,依照防化訓練的本能彎腰——離地面30厘米才有可呼吸的空氣。
高溫濃煙像無形的牆阻擋他前進,火舌舔舐著天花板發出駭人的爆裂聲。第一次沖鋒因存在很大的窒息風險而被迫中止。退回走廊時,他的作戰靴橡膠底散發出一股焦煳味。第二次,他裹著濕衣服再次嘗試進入,因為不熟悉屋內布局,加之濃煙造成呼吸困難,他不得不再次退出。
“老劉,等消防救援人員來吧!”同事的喊聲在他的耳鳴聲中顯得遙遠。眼看火勢和濃煙漸大,屋內煤氣罐隨時可能爆炸,這讓救援更顯急迫。“一定要把人救出來!”他大喊著。隨后,他第三次浸濕全身,將礦泉水澆在頭上,再次沖進火海。
熱浪灼人,黑煙嗆得眼辣淚流,這一次他終於找到臥室,發現了已經昏迷的居民馮某。他頂著一口氣狂奔,將馮某從10樓背到1樓,將人送到衛生院搶救后,他癱倒在地,接過同事遞過來的水猛灌道:“這輩子沒覺得水這麼甜。”
事后,馮某的丈夫送來錦旗,感動地說:“劉干部是我們的救命恩人!這份恩情我們一輩子都會記著!”
2025年5月,靖西市委政法委為表彰劉丙學火場救人的事跡,授予他“見義勇為”稱號,並號召廣大干部群眾向他學習。
劉丙學1984年出生,2003年參軍,2020年退役,現任靖西市新靖鎮鄉村建設綜合保障中心副主任。
火場救人雖然事發突然,但守護群眾的擔當卻早已刻在了劉丙學的骨子裡。在部隊帶新兵時,他常說:“軍裝可以脫,軍魂不能丟。”轉業后,不管在哪個崗位工作,他的辦公室抽屜裡常備著3樣東西:手電筒、急救包和退伍証。小區的居民記得,暴雨夜疏通下水道的是他﹔退役軍人服務站的老兵們記得,為他們辦理優待証的是他。
在某個深夜演練歸來的路上,當有人問他為何如此拼命時,這個笑起來眼角有深深紋路的男人望著靖西的星空說:“你看那些星星,在夜空裡多像軍功章啊。我們守護的,不就是這萬家燈火的安寧嗎?”
在劉丙學的辦公桌玻璃板下,壓著一張泛黃的紙條,上面是他在部隊時寫下的誓言:“若有戰,召必回。”如今這6個字的后面,又多了新鮮的筆跡:“縱無戰,亦守護。”(何艷玲、岑恩祥)
來源:右江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