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子“三下鄉”:
雪梨成熟迎豐收 “甜蜜產業”促振興

“我家種梨已經20多年了,一共種了10多畝,今年的梨子品相挺好,多虧鎮、村干部幫我們宣傳、協調雪梨銷路,目前我家的梨子已經全部被預定完了,預計收入4.3萬元左右。”桂林市灌陽縣新圩鎮潮立村雪梨種植戶蔣麗瓊對前來村裡開展暑期社會實踐調研的大學生說道,臉上流露出喜悅之情。
這個暑假,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梨想未來”產業振興實踐團走進幫扶后援村——新圩鎮潮立村,圍繞當地特色雪梨產業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調研活動。青年學子通過實地走訪、技術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潮立村雪梨產業的發展現狀,探索“甜蜜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科技賦能,雪梨種植提質增效。在潮立村雪梨種植基地,實踐團成員深入田間地頭,與果農交流雪梨種植技術。近年來,潮立村通過與廣西農科院合作,引進優質品種、推廣科學種植方法,雪梨品質和產量逐年提升。團隊成員結合專業所學,利用無人機對梨園進行航拍監測,分析果樹長勢,並向果農普及現代化農業管理知識。“我們村的雪梨皮薄肉脆、汁多味甜,但以前種植技術比較傳統,現在通過科學管理,畝產提高了20%以上。”種植戶蔣麗瓊向實踐團介紹。團隊成員還協助當地農業合作社建立數字化種植檔案,為雪梨產業的精細化、標准化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線上營銷,拓寬雪梨銷售新渠道。隨著雪梨豐收季的到來,如何讓優質水果走出大山、賣上好價錢,成為果農們最關心的問題。實踐團成員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幫助潮立村雪梨拓展線上銷路。此外,團隊還調研了當地物流運輸條件,與快遞公司協商優惠方案,降低果農的運輸成本,助力“互聯網+農業”模式落地。
文旅融合,探索“梨園經濟”新可能。除了鮮果銷售,潮立村的雪梨產業如何與鄉村旅游結合,實現多元化發展?帶著這一問題,實踐團走訪了當地村委會和灌陽縣文旅部門,圍繞“梨園觀光+採摘體驗+農家樂”的發展思路,團隊成員設計了一系列文旅宣傳方案,包括制作潮立村雪梨文化手繪地圖、策劃“梨花節”活動方案等,吸引游客前來體驗田園樂趣。“如果能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能增加雪梨的附加值,還能帶動村民增收。”潮立村黨支部書記黃雙桂表示,學生們的建議為鄉村產業融合提供了新方向。
據了解,灌陽雪梨的種植歷史已有300多年。自20世紀90年代起,灌陽縣委、縣政府著手推進灌陽雪梨的產業化進程,不斷提升其在灌陽農業經濟中的地位。目前灌陽雪梨已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支柱之一,不僅豐富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來源,也為灌陽地區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其種植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不僅推動了灌陽雪梨產業的升級,也展示了中國地方特色農業的繁榮景象。
據統計,截至目前,灌陽縣梨樹種植面積6.01萬畝,產量17.2萬噸,產值6.88億元,可直接帶動3.6萬多農戶就業。
在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中,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的學子們以實際行動助力潮立村雪梨產業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青春動能。團隊成員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潮立村的產業振興,通過科技助農、電商興農、文旅富農等多種方式,讓“甜蜜產業”真正成為村民致富的“金鑰匙”。(王麗軍)
來源:灌陽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