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興安縣溶江鎮人大:“123”工作法助推人大工作提質增效

2025年07月21日16:09 |
小字號

近年來,興安縣溶江鎮人大積極探索新時代人大工作的有效路徑,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創新履職模式、深化聯動機制等舉措,不斷提升人大工作質效,為全鎮高質量發展注入人大力量。

“一核”引領聚合力。始終將黨建引領貫穿於人大履職全過程,不斷激發人大工作新活力,實現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主動對標鎮黨委每一階段工作重心,提前謀劃、討論確定人大工作要點。今年來,鎮人大圍繞工作安排、自身建設、人代會召開等方面,積極向鎮黨委匯報工作2次,爭取黨委的重視和支持,促進人大工作順利開展。創新“黨建+人大”融合模式,以黨員人大代表為紐帶,組建“支部引領+黨員帶頭+代表履職”的聯動隊伍,推動代表在產業發展、森林防滅火、人居環境整治、灌溉水渠清理等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累計惠及群眾1.1萬余人。

“雙線”融合提效能。“線上”數字站賦能高效履職。依托“聯絡站+信息化”模式,推廣使用“智慧興安人大”雲上履職平台,實現“一站一碼、一人一碼”,群眾掃碼即可點對點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建言獻策。同時,建立“問題收集—建議梳理—交辦落實—跟蹤督辦—結果反饋”全流程線上處理機制,確保民意流轉高效順暢。“線下”實體站實現全域覆蓋。按照“覆蓋選區、相對集中、便於聯系”原則,因地制宜整合資源,規范化設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每個站點統一標識標牌、完善制度上牆,配備學習資料和服務窗口,為代表聯系群眾提供固定陣地。目前形成“1+5+11”代表履職平台體系,即1個人大代表履職活動中心、5個人大代表聯絡站、11個人大代表聯絡點,形成上下貫通的聯系網絡。今年來,通過“線上+線下”雙平台聯動,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3條,推動解決千家村委包家村灌溉溝渠修繕、田洞村村屯道路硬化等4個“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三式”聯動強履職。一是“人大代表+調解員”,矛盾化解在基層。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人大代表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新路徑,推動矛盾糾紛早排查、早發現、早處置。人大代表聯合村“兩委”干部、綜治辦、司法所工作人員組成調解小組,以“情理法”相結合的方式,組織矛盾雙方進行協商溝通,今年來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0余起。二是“人大代表+信息員”,急難愁盼速響應。依托每月20日選民接待日活動和代表集中走訪群眾機制,人大代表將走訪收集到的問題和意見建議及時反饋至聯絡站,聯絡站梳理匯總后報鎮人大,確保群眾訴求第一時間傳達到位。針對鎮蓮塘村委蓮塘村灌溉用水難問題,鎮人大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向鎮黨委專題匯報,主動對接上級部門爭取資金與項目支持,經多方協調推進,蓮塘村長塘灌溉蓄水池項目順利實施,有效解決了300余名群眾的生產用水困難,保障農業生產有序開展。三是“人大代表+監督員”,民生實事強落地。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實事項目,通過強化全鏈條閉環式監督,推動民生實事從“紙上”落到“地上”。以興安縣溶江鎮新文村紅色美麗村庄項目為例,該項目是溶江鎮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票決確定的4個2024-2025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人大代表通過實地視察、聽取匯報等方式,對施工進度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督,保障項目於2024年11月順利竣工,圓滿完成紅色遺址修繕保護、紅色教育研學基地建設、紅色村屯基礎設施完善及紅色文化氛圍營造等建設任務,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李慧敏)

來源:興安縣溶江鎮人民政府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