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民心 實干擔當解民憂
——田東縣作登瑤族鄉扎實推進“為民辦實事”項目見聞

仲夏時節,廣西田東縣作登瑤族鄉的田間地頭、村屯巷道一派繁忙。轟鳴的機械疏通著江那村雙全屯阻塞的河道隧洞,一袋袋水泥運抵登高村高樓屯砌筑新圍牆,新安村百安屯籃球場至魚塘的道路上施工方正在進行現場勘查……一幅幅黨員干部帶頭攻堅、各族群眾齊心參與的民生建設畫卷,正是該鄉以黨建引領破解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實踐。
精准把脈,實事辦到心坎上
“往年汛期,這河道隧洞一堵,雨水排不出去,田地就遭殃。”站在雙全屯即將疏通的河道旁,村民老韋指著正在修復的隧洞感慨道。江那村河道隧洞疏通工程,直指內澇痛點,守護著百畝良田和220名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項目啟動后,鄉項目辦全程指導,確保易安后扶資金用在刀刃上,目前工程已熱火朝天地開工。
“這份精准,源於黨組織深入一線的扎實調研。從登高村那旺屯滑坡點急需的擋土牆水泥援助,到坡圩村千畝良田期盼的灌溉水渠與攔河壩,再到訓信村1747名群眾飲水安全的泵站管網升級,17個覆蓋全鄉17個行政村1686戶7087人的為民辦實事項目清單,件件瞄准群眾最迫切的訴求。”作登瑤族鄉黨委書記蘇芳芳感慨地說。
“水泥援助”小切口,撬動鄉村大變化
一張特殊的“水泥調度單”,成為作登瑤族鄉發揮黨建引領聚合作用的創新注腳。鄉黨委創新採用“物資援助+村級自主”模式,向愛心企業廣西登高集團有限公司爭取200噸水泥,統籌調配,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民生角落:登高村高樓屯,10噸水泥第一時間到位,370米新圍牆正拔地而起,美化33戶166名瑤鄉群眾的家園﹔巴立村隴外屯、梅林村、馱瓜村宜屯等7個村屯,共獲得115噸水泥配額,用於道路硬化、排水溝修建、議事亭和微菜園美化等“千萬工程”項目,把建設主動權交到村民手中﹔為隴桃、石灣兩村各預留10噸水泥,為農戶新建住房托起“安居夢”。
這種“物資雪中送炭,村級靈活實施”的模式,既解決了部分項目資金籌措的燃眉之急,更極大激發了村民自治的內生動力。“水泥到了,怎麼干、干得好,鄉親們自己商量著辦,勁頭更足了!”登高村黨委書記羅加球興奮地說。
多方協同,黨旗飄揚攻堅一線
民生實事的快速推進,離不開黨組織強大的統籌協調能力。 坡圩村那拉屯的道路硬化、新安村百安屯道路硬化,背后是易安后扶資金、市政協協調的愛心捐贈資金等多渠道資源的有效整合﹔而計劃投入35萬元的坡圩村“千萬工程”建設項目,也已啟動申報程序,爭取納入明年銜接資金大盤子,為鄉村振興筑牢根基。
變“問題清單”為“幸福賬單”
從即將疏通的雙全屯河道隧洞旁展望孩童未來嬉水的暢想,到百安屯規劃中500米硬化路上展望滿載瓜果的摩托車轟鳴﹔從預留水泥為困難戶筑起新家的希望,到文化舞台圖紙上描繪的未來歡歌——作登瑤族鄉的為民實事清單,正在黨員干部帶頭奔跑、各族群眾攜手奮斗中,加速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幸福賬單”。
黨旗所指,民心所向。作登瑤族鄉以黨建為筆,以實干為墨,在綠水青山間奮力書寫著“惠民生、聚民心、促振興”的時代答卷,讓瑤鄉發展的成色更足,群眾幸福的笑容更甜。(陸向宇、周章師)
來源:田東縣作登瑤族鄉黨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