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雅長蘭科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十年回望
廿載守望 秘境蘭香

20年前,在桂黔交界的樂業縣農貿市場上,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美花石斛被一麻袋一麻袋收走,收購價每公斤僅2~3元。彼時,在農民看來,這些不過是普通的野草,只要有人來收,他們就樂意去採。
2005年4月,廣西雅長蘭科植物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轄區內美花石斛等野生蘭科植物終於“名正言順”,從大多數人眼裡的“野草”恢復珍稀保護植物身份。2009年,該保護區成功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我國唯一以蘭科植物命名並以其為重點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今年是廣西雅長蘭科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文簡稱“雅長保護區”)成立20周年,近日,記者走進雅長保護區,傾聽生態秘境守護者們20年如一日守護中國野生蘭科植物寶庫,積極踐行“兩山”理論的故事。
雅長保護區年產300萬苗的蘭科植物繁育實驗中心。蔣林林攝
初心不改守護“中國蘭花之鄉”
從海拔400米的南盤江河谷至海拔1971米的盤古王山——百色市樂業縣境內雅長保護區33萬畝轄區,幾乎每個山頭均有蘭科植物分布,有的生長在濕潤的林下腐殖土中,有些生長在干旱的山脊、石灰岩、樹枝樹干等地方。其多數種類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范圍。
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雅長保護區內部分野生蘭科植物居群數量之大、密度之高、分布之廣為世界所罕見,尤其是帶葉兜蘭、莎葉蘭、台灣香莢蘭三大野生居群,其數量、分布及密度位居全球首位,是中國野生蘭科植物的重要分布區及基因庫。
被譽為“花中君子”的蘭花,生性淡雅,隱於深山幽谷,卻常常因其觀賞、食藥、科研、文化等價值,引得世俗的覬覦。蘭花色彩艷麗、花姿動人、高潔淡雅,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多用於茶,也可用煲湯、榨汁、做蒸煮。正因為蘭科植物具有極高的經濟、觀賞等價值,野生蘭花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以致野生蘭科資源減少,許多蘭科植物甚至面臨滅絕的威脅。
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而改節。20年來,雅長保護區的生境守護者們堅守“蘭花之淡泊”“君子之氣節”,初心不改矢志守護著“中國蘭花之鄉”這片淨土。
近年來,雅長保護區通過加強巡查監管、設置電子監測、開展遷地保護等措施,對蘭科植物進行了升級保護,區域內的蘭科植物由2004年綜合科學考察記錄的44屬115種,增加到目前的64屬174種,新增20屬59種。同時,蘭科植物新種陸續被發現,包括天貴卷瓣蘭、廣西羊耳蒜、雅長玉鳳花、雅長山蘭、雅長無葉蘭,進一步詮釋了該片區作為蘭科植物“天然基因庫”的獨特價值。
“我們守護蘭科植物生境的同時,也保護著各類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極大地豐富了轄區的生物多樣性。”雅長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秦偉志介紹,目前,轄內的大型真菌由保護區成立之初的82屬182種增加到265屬644種﹔野生維管束植物記錄有2050種,隸屬於199科900屬﹔苔蘚植物460種,廣西新記錄種98種,中國新記錄種7種,廣西新記錄科2科,廣西新記錄屬9屬﹔13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境得到有效保護。
2019年8月,雅長保護區管理中心獲國家林草局“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稱號。2024年6月,生態環境部將雅長保護區蘭科保護列為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
工作人員正在處理石斛蘭種苗。蔣林林攝
社區共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
長期以來,雅長保護區社區內有9個村委52個自然屯,多達9000多人的原住居民,讓社區共建工作面臨極大的挑戰。“我們堅守生態保護底線,也重視社區共建工作。”雅長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楊飛鵬說,讓村民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不是搶奪他們的“飯碗”,而是改變傳統“靠山吃山”的方式,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年的守護,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社區村民日益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福利。以花坪鎮為例,由於地處大石山區,自古以來每逢天旱的年份,吃水是村民祖祖輩輩面臨的首要難題。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4月,長達數月的久旱無雨,全鎮飲用水源不再斷流,綠水青山保障了村民的人畜飲水。
在雅長保護區的實驗區域,一年四季林下生“金”:春產野生魚腥草等野菜,夏產野生靈芝、牛肝菌等珍貴菌類,秋產野生蜂蜜,冬產野生山藥。社區有的家庭單收集山貨年增收2萬元。這也無形中激發了村民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大部分村屯甚至劃分“責任山”,主動守護本村附近范圍的山林生態。
20年的守護,雅長保護區不斷豐富生態家底,轄區內生態價值持續體現,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保護和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譬如,成立社區共管委員會,推行社區共建共管模式,拓寬群眾參政議事渠道,凡事共謀共商,讓群眾以主人翁姿態主動參與保護區生態建設和管理﹔結合實驗區、緩沖區、核心區等不同區域的要求,以“生境改造一部分”“資金補助一部分”“申請贖買一部分”的方式重點解決群眾要求採伐原自種人工林實現經濟利益與保護區建立以后禁止採伐人工林的矛盾突出問題,實現保護和發展的相互協調,充分改善區群關系﹔每年選聘200多名社區群眾擔任“生態護林員”,聘請愛林護林的群眾加入巡護隊伍,在轄區群眾實現就業增收的同時,帶頭建設生態家園﹔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扶持轄區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鐵皮石斛、油茶等林下經濟,籌措資金扶持社區群眾種植油茶、八角、桃果、珍珠李等經濟果木林8000畝,幫扶507戶社區群眾實現產業增收﹔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雅長鐵皮石斛,制定並頒布實施《地理標志產品——雅長鐵皮石斛》廣西地方標准,為村民發展鐵皮石斛產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雅長保護區成立之初,村民質問:“不給砍柴,難道要我們吃生米?”為此,雅長保護區長期實施節柴灶、能源補助、社區助學等項目,解決社區群眾實際困難,拉近保護區同群眾的關系。20年來,累計為社區群眾建設節柴灶923座,沼氣池100座,幫扶資助轄區大學生357名﹔通過購買煤氣、交納電費等方式,幫助解決轄區內1886戶共計8156人生活困難,減少群眾對柴薪依賴。
廣西雅長蘭科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園內蘭科植物實現原地保護,漫山遍野的野生蘭科植物,令人目不暇接。蔣林林攝
蘭科飄香西南岩溶國家公園
走進廣西雅長蘭科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園,一簇簇平臥曲唇蘭、莎葉蘭、棒葉鳶尾蘭、足莖毛蘭……令人目不暇接。漫山遍野的野生蘭科植物,宛如綠色瀑布。該園內蘭科植物實現原地保護,守護了它們土生土長的特性。
說起蘭花保護和繁育工作,雅長保護區蘭科植物繁育實驗中心工程師蔣強特別講到為野生蘭花授粉的趣事。2007年,雅長保護區發現全球蘭科植物新種天貴卷瓣蘭。2014年,蔣強參與天貴卷瓣蘭的擴繁工作。他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授粉難題。天貴卷瓣蘭花期在每年3月,授粉期僅有3~5天,且授粉時間多在晚上。他與同事晚上半夜蹲守在山上野生蘭花叢旁,不敢亮燈,不敢涂抹驅蚊水,生怕驚走前來授粉的夜行昆虫。有時即使刮風下雨也只能硬扛。有一次晚上,他們被淋成了落湯雞,回來的路上遇到車輛想搭個順風車,結果嚇到司機,被當成劫道的。他們通過觀察,再摸索人工授粉,不斷嘗試自花、異花的模式,實驗花團、花粉等方式,經過5年努力,終於成功實現人工育苗。問起成功經驗,蔣強說:“只能通過無數次失敗,持續不斷接近成功,最終實現成功。”
雅長保護區於2010年成立我國首個蘭科植物專項研究中心,2022年建成自治區種質資源庫。目前,年產300萬苗的蘭科植物繁育實驗中心攻克55種蘭科植物種苗培育技術,“雅長鐵皮石斛”榮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並載入《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大典》,人工繁育的100余萬蘭科植物種苗成功回歸野外。通過舉辦三屆國際蘭科植物學術研討會搭建了全球交流平台,提升了國際影響力。發表100余篇核心期刊論文、為30余名碩博人才培養提供平台支撐,雅長保護區充分發揮了全球蘭科植物研究的智慧樞紐作用。
2024年8月,雅長保護區“廣西野生蘭科植物資源收集保護與創新利用”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蘭科植物是世界珍貴的野生植物資源,是植物界最大的家族之一。全世界有蘭科植物700多屬30000余種,具有地生、附生以及菌類寄生等多種生活型,廣泛分布於除兩極和極端干旱沙漠地區以外的各種陸地生態系統中,以熱帶地區分布最為集中。我國是世界上蘭科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約有200屬1800余種。
目前,位於西南腹地,地跨廣西、貴州兩省(區)的西南岩溶國家公園創建正如火如荼。創建區內蘭科植物尤其豐富,特別是納入創建區范圍的雅長蘭科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地貌多樣、地形復雜、生境異質性高,為蘭科植物的繁衍和保存提供了適合的生境。據廣西植物研究所等技術團隊調查結果顯示,西南岩溶國家公園創建區廣西片區分布有243種野生蘭科植物,佔全國1848種的13.15%,其中:國家一級保護5種、國家二級保護52種、廣西重點保護182種、廣西特有5種。
西南岩溶國家公園的創建,將為蘭科植物提供適宜生境,其棲息地將得到更有效的保護,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員關注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讓公眾更直觀地了解蘭科植物的美麗和重要性,增強對蘭科植物的保護意識。
“我們全力支持西南岩溶國家公園創建,積極投入創建區內蘭科植物保護和科研工作。”雅長保護區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溫東林說,希望通過科學規劃與管理,探索建立蘭科植物保護與野外回歸體系,打造以蘭科植物為特色的生態文化品牌,激發周邊社區群眾參與保護的積極性,以推動地方開展生態旅游,因地制宜發展蘭花產業,實現綠色資源向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元轉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