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百色市右江區:聚人才之力 繪文旅融合新圖景

2025年06月27日16:26 |
小字號

“廣大朋友們,誰說紅色文化只能靜靜欣賞?今天我要帶你解鎖百色起義紀念館的潮玩‘新姿勢’!”百色市右江區文旅推介官胡星在短視頻中生動推介紅色景點,獲網友頻頻點贊。近年來,百色市右江區聚焦“人才強旅”,以技藝傳承、以賽促訓、產教融合培養人才,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技藝傳承,激發非遺人才創造潛能

黃湖出身木匠世家,作為廣西鄉村工匠,他一心傳承木雕技藝。其工坊中《清風樓》等作品精美絕倫,代表作《木雕-蟹簍》以精湛工藝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百花杯“銀獎”,盡顯右江木雕魅力。目前,右江區共有161名非遺傳承人,從堅守30年的老手藝人到“95后”返鄉創客,在“傳承人+基地+高校”育才模式下,已構建起老中青傳承梯隊,推動扎染、土布制作等古老技藝在“傳幫帶”中持續煥發新生。

端午龍舟文化節上,游客在非遺攤位前駐足聆聽麼乜傳說,不遠處壯鄉歌舞展演區喝彩聲此起彼伏。右江壯族麼乜制作、右江蘇記涼茶等非遺項目以“可體驗、可帶走”的形式強勢圈粉,單日吸引體驗游客超2000人次。

近年來,右江區深耕“非遺+”融合賽道,通過設置非遺主題展區、手工藝攤點,將非遺項目融入活動,走向市場,累計開展歌舞展演等非遺體驗活動350余場次,帶動文創產品年產值突破300萬元,不僅為文旅人才搭建鍛煉展示平台,還形成“以人傳藝、以技促旅、以旅富民”的良性循環。

以賽促訓,釋放文藝人才創新活力

“鄉村振興春雷動,壯寨處處換新裝。”以“歌頌黨的二十大”“鄉村振興”為題的山歌賽上,12支隊伍亮嗓獻唱,用悠揚山歌傳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文化館排練廳裡,舞蹈編導劉芸正備戰著百色市第八屆文藝匯演,“文藝比賽年年有,既能跟同行切磋手藝,還能從別家作品裡‘挖靈感’。我得把山裡田間的故事變成帶右江味,又能賽出彩的東西來。”

右江區以“培訓+創作+賽事”為思路,以“文藝精品孵化工程”為抓手,構建人才培育鏈條,通過開展舞蹈創作等主題培訓,組織文藝人才深入百色起義紀念館等文旅地標採風。同時,邀請業內專家團隊駐點打磨作品,成功創編《出征》《美麗的右江》等文藝精品20余個,獲省級獎項8個、市級13個。其中《遇見福祿》MV帶火鄉村旅游,部分場景成為“網紅打卡點”,實現以文藝作品彰顯文化內涵,以文旅場景反哺文藝創作的雙向賦能。

產教融合,構建文旅人才培育新生態

近日,龍景街道江鳳村村民身著傳統壯族服飾,以一首迎客歌迎來一批“國際小客人”。從學習傳統陶藝制作到學跳竹竿舞,孩子們體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歡聲笑語回蕩在青山綠水間。

“印象·那西”作為右江區鄉村文旅的示范項目,通過構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成果共創”體系,聘任5名專家教授為鄉村振興發展顧問,以藝術鄉建模式建設扎染體驗館、陶藝體驗館等7個主題建筑,合作開發文創產品、特色餐飲等8個產業項目,目前已培育扎染技師等文旅人才30余名,提供本地就業崗位60余個,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文旅融合雙贏。

據悉,右江區正以承辦2025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持續推動“潮智聚才”人才工程建設,讓文旅人才在大美右江繪出“景美、業興、民富”的文旅融合新圖景,右江區區委組織部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張富誠、黃婕)

來源:百色市右江區委組織部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