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5年“我是美麗中國講解員”南寧賽區決賽舉行【2】

2025年06月02日20:11 |
小字號
選手正在比賽
選手正在比賽

污水怎樣實現循環再生?醫療廢物如何“無害重生”?人工增雨如何“向天借水”?5月30日,一場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與科技賦能的盛會——2025年“我是美麗中國講解員”南寧賽區決賽在南寧市融媒體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本次大賽由南寧市生態環境局、南寧市科學技術局、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和南寧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旨在挖掘南寧生態環境優秀科普人才,傳播生態環境領域的科技成果與創新實踐,激勵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活動自4月啟動以來,吸引了眾多懷揣著對生態環境保護熱忱的選手踴躍參與,經過激烈的初選,16名選手脫穎而出,齊聚決賽現場,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生態環境科學知識盛宴。

決賽現場,選手們圍繞“美麗南寧·科技護航”這一主題,用科學、通俗、幽默、睿智的語言和豐富的表現形式,生動講述了綠色發展、清潔能源、資源循環、生態修復等熱點話題。其中,廣西藝術學院、南寧供電局聯合選送的選手林珊羽,從南寧投運的全國首座大容量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講起,生動揭示了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如何高效儲能並助力節能減排,為能源革命注入新動力﹔興寧區生態環境局的韋馨怡與廣西藥用植物園的李翠,共同講述了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成功繁育珍稀瀕危藥用植物岩黃連的故事,讓觀眾感受到科技在守護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溫暖力量﹔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的胡曉扭、陳思穎、潘華庭,生動講述了污水如何通過先進的處理工藝實現循環再生,成為可供利用的再生水,為節水和環保貢獻力量。

為增強公眾參與感,比賽還穿插了環保知識有獎問答環節,現場觀眾圍繞20道環保題目,展開思考、踴躍搶答,在互動中進一步強化了綠色生活理念。

南寧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黃衍全在致辭中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參與。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凝聚社會環保共識的關鍵紐帶。他希望通過舉辦講解員比賽,點燃大眾對生態環境科技的熱情,讓更多人了解生態環境領域的前沿成果,普及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5名。這些獲獎選手和單位不僅展現了南寧生態環境科普人才的風採,更彰顯了全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

“感謝這個寶貴的平台,讓我們有機會展示自己、傳播生態環保理念,也感謝每一位為改善南寧生態環境貢獻力量的環保工作者,是他們的默默奉獻,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獲得本次比賽一等獎的參賽選手陳思穎說,希望觀眾們能了解到污水處理的復雜和艱難,讓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生態環境科技的平台,更激發了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與熱情。南寧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舉辦更多生態文明理念傳播與實踐活動,助力綠色發展理念在南寧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劉茜 杜佳徽)

來源:南寧市生態環境局

(責編:張芳、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