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廣西鐘山縣:小山村“長出”近百萬的產業

2025年05月23日10:21 |
小字號

清點、打包、裝運……5月21日上午,來到廣西鐘山縣燕塘鎮張屋村,隻見村部電商直播間裡,五六名工作人員正忙碌著。2024年至今,張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4.9萬元,電商平台累計銷售額達65萬元,帶動農戶戶均年增收8000余元,小山村“長出”近百萬的電商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平台賦能,農產品“出村進城”快車道

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的燕塘鎮張屋村由6個自然村組成,共有農戶682戶2963人,人均耕地近2畝。“以前我們只能在路邊擺攤,現在通過展銷中心和電商平台,產品能賣到全國各地。”張屋村農產品展銷中心工作人員鐘誠說。今年3月27日,張屋村“駐村講堂”暨“黨建領航·清風助農”電商直播活動,通過“線上直播+線下團購”模式,累計銷售額近2萬元。4月14日的電商直播活動銷售額也達1萬多元,今年以來,多場直播帶貨活動累計銷售農產品超25萬元。

黨建引領搭平台。燕塘鎮黨委協調稅務局、中國郵政廣西分公司等單位,盤活閑置場地,爭取資金建成集宣傳、銷售、物流於一體的鎮級“黨建領航·電商助農”農產品展銷中心。張屋村黨支部以集體經濟入股,聯合張屋現代農場打造電商直播基地,並與郵政合作開通快遞攬收點,聯動超市建立直採供應鏈,形成“產地—平台—市場”的閉環銷售模式。此外,張屋村聯合郵政搭建“郵樂購”線上商城,開通專屬物流特惠通道,優化農產品供給鏈。2024年以來,張屋村電商平台線上銷售達45萬元,助農增收20萬元。

人才孵化,點亮鄉村振興“新引擎”

張屋村組建以駐村干部、村“兩委”黨員為主的“清風助農先鋒隊”,積極開展直播帶貨、政策宣講等活動,示范帶動村民參與。同時,動員駐村第一書記和種植能手參與電商技能培訓,借助“短視頻宣傳+直播銷售”模式,成功吸引粉絲超2萬人。

“以前我對電商一竅不通,現在不僅能賣自家的柿子,還能幫村民賣蜂蜜。”種植能手黎榮標參加了多期電商技能培訓后說。通過培訓,他學會了拍攝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技能,自種的3畝柿子等農產品銷路大幅拓寬。張屋村作為孵化電商人才的示范點,通過開展培訓教學,系統傳授電商相關的理論知識,如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理論等,讓學員建立起扎實的知識體系。在實踐操作中安排學員在模擬電商平台或實際項目中進行操作,如開設網店、策劃營銷活動等,通過實踐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目前,電商平台主要銷售香芋、馬蹄、紅薯等保鮮要求較低的初級農產品。接下來,將爭取項目和資金協調解決冷鏈和倉儲等問題,拓展直播助農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服務升級,產業融合“鏈”動未來

張屋村與鐘山縣佳潤家超市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共建農產品直採基地,推動香芋、紅薯、馬蹄、西蘭花等優質農產品進入商超供應鏈。同時,組建調研隊伍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精准調研,引導農戶調整產業結構,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目前,張屋村共挖掘培育了本地香芋、馬蹄、西蘭花、綠殼雞蛋等特色農產品2大類10余種,1500多畝特色農產品多了一條銷往商超的路徑。

“有了直採基地,我們的農產品直接供應超市,價格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直採基地農戶鐘魁遠說,他今年種了40畝香瓜和80畝西瓜,6月份將可採摘直供給超市。超市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高,促使村民更加注重種植質量,形成了良性循環。同時,為庭院經濟示范戶開通“零售直採專線”綠色通道,幫助小農戶的綠殼雞蛋、紅豆蔻等特色產品直連全國大市場,帶動農戶戶均年增收8000余元,形成了“小庭院創造大價值”的示范效應。

張屋村“黨建領航·電商助農”模式的成功實踐,為全縣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借鑒。目前,該縣結合工作實際,研究起草了《鐘山縣實施電商直播助農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推動更多各村實現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過實施鄉村振興電商助農工程,培育更多新型農村電商人才和新型銷售場景,全力構建興農富農新格局。(陳曉杰 鐘位)

來源:鐘山縣委宣傳部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