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一季度南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氣勢不凡

14.3%的增速從何來

2025年05月16日09:19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廣西國人科技有限公司南寧市邕寧區產業園內,工人在5G濾波器生產線趕制訂單。記者萬一鳴攝

在廣西金巨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箱體生產車間,焊接機器人正在精細焊接生產動力電池箱體。記者沈程攝

立夏時節,南寧各大工業園區熱潮涌動:廣西隆安和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綠色新材料產業鏈生產基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巨型塔吊升降繁忙﹔廣西弗迪年產55GWh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項目加速推進﹔比亞迪、國潮、寧福、騰雲智算等重點企業滿負荷運轉,生產線開足馬力﹔南寧產投鋁基新材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年產20萬噸新能源電池鋁箔技改項目(二期)全線貫通投產,產品源源不斷下線……

這一幅幅火熱的工業圖景,折射出南寧做好強產業的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的澎湃活力。

今年以來,南寧市落實“五個走在前作表率”要求,全面提升首府經濟首位度,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成型,工業貢獻率大幅提升,經濟支撐作用持續增強。據統計,一季度南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增速高於全國7.8個百分點、高於全區5.8個百分點,排全區首位﹔工業拉動GDP增長1.9個百分點,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35.9%,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強引擎。

培優育強 “質”造工業新標杆

5月7日,記者走進南寧產投創新產業園,感覺到工業強引擎的蓬勃力量。

鋁基新材料集團箔軋車間裡,一台台箔軋機高速運轉,工人們有序操作。經過多道加工工序,一批批“瘦身”完畢的電池鋁箔順利下線。隨后,它們將發往全國各地的新能源汽車電池下游企業。該集團副總經理陳知航自豪地說:“一季度我們成立了南寧產投鋁基新材料研究院,成功攻克了材料強度與延展性協同提升難題,鋁基1100電池箔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訂單已排到今年6月底!”

亮眼數據見証著企業的飛躍:一季度該集團重點產品產量實現全面增長,產品入庫量同比增長185.61%,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81.12%,主力產品電池鋁箔產量更是飆升95.94%。

與此同時,該集團年產30萬噸扁錠技術改造項目熔鑄生產線正快馬加鞭建設。項目建成后,將補齊生產電池鋁箔等坯料的上游環節,徹底打通從熔鑄到產出新能源汽車電池鋁箔等零件的全鏈條,讓園區成為鋁基新材料的“超級工廠”。

在城西,位於南寧高新區的廣西金巨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箱體生產車間內,焊接機器人高效配合,一塊塊動力電池箱體精准成型。

“我們已獲得國內外知名整車廠認証,今年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328.5%!”金巨石公司行政經理林培華介紹,憑借成熟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配套能力,以及全產業鏈技術覆蓋優勢,該公司為電動汽車關鍵部件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為行業新貴。

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企業的快速發展,是南寧堅持發展工業、培優育強的縮影。

南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吳保民介紹,今年以來,該市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強化要素保障,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多維度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超5倍,遠超全國、全區平均水平,比亞迪、國潮、寧福、騰雲智算等重點企業增速均超100%。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南寧工業的每一次突破都凝聚著創新與實干。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1%,增速排全區第三﹔新開工項目40個,億元以上項目15個,均實現大幅增長﹔新入規工業企業50家,新建入規企業10家,數量穩居全區第一,比亞迪碳酸鋰、紅牛飲料等重大項目紛紛上規入統,為工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創新圖強 “智”變產業新格局

一片拇指大小的陶瓷介質濾波器,承載著哪些“智造”力量?

位於南寧市邕寧區的廣西國人科技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用先進技術結合自主研發突破技術壁壘率先進入最新基站的技術運用,使基站更具輕量化與小型化。隻見在少量工人的操作下,一條條自動化的濾波器生產線開足馬力運轉,粉末壓制成型、燒結、研磨、金屬化、SMT、激光調試等工序一氣呵成。

“我們的產量一季度同比增長超40%。”廣西國人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趙雲鴻透露,作為一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全球通信射頻行業龍頭企業,自2022年落戶南寧以來,國人科技不斷打造南寧市通信產業研發生產基地和綠色自動化智能制造工廠,成為中興通訊、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等全球通信巨頭的基站射頻系統核心供應商。同時,企業通過深化校企合作、上下游聯合研發,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中興通訊共建“聯合研發實驗室”,在5G/6G通信前沿領域持續突破。

南寧的“智造”布局遠不止於此。今年以來,南寧市大力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印發《南寧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南寧市新型工業化發展。

廣西金巨石公司落地南寧后,全力推進“數字工廠”項目建設,實現生產制造全流程數字化升級,成功躋身南寧市新入規工業企業行列,與多家頭部企業達成合作。

鋁基新材料集團數字化轉型系統計劃分兩期實施,將於今年8月建成,借助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打造智能生產新模式,破解生產管理難題。

當傳統制造遇上數字浪潮,南寧工業正書寫“智”勝未來的新篇章。今年一季度,南寧市有52個人工智能產品、31個垂直領域模型、21個“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場景上榜2025年廣西第一批人工智能名單。

聚鏈升級 技改發展新路徑

近3000名工人同時施工,上百輛(台)重型機械設備車輛往來奔忙……5月6日,在隆安縣,廣西隆安和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綠色新材料產業鏈生產基地項目建設現場,佔地近4000畝的工業項目,呈現一幅氣勢恢宏的建設場景。

“項目一季度已經完成了固定資產投資8.1億元,預計今年內具備試生產條件,明年一季度將形成新的工業增長點。”該項目負責人章金頎介紹,該項目創新聯動農民工創業園水泥生產線模式,利用水泥窯余熱補充供能,將生產廢料(煤灰、煤渣、石膏)回用於水泥生產,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與超低排放。項目一期建成后,鋁產業年總產值可達202.78億元,年工業增加值59.19億元﹔熱電聯產項目年總產值5.89億元,年工業增加值1.27億元,經濟與環保效益雙豐收。

技改是“鑰匙”,聚鏈是“密碼”,解鎖的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無限可能。南寧正以技改促升級,以聚鏈強產業,全力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季度,該市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21.7%,總量及增速均排全區第一,149個項目列入自治區“千企技改”工程,其中89個為重大技改項目,南寧也順利列入第二批全國制造業新型技改試點城市名單。

“我們正在統籌謀劃人工智能賦能新型技改,梳理推動了一大批基礎扎實、帶動力強的技改項目。”南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張麗表示,當前南寧市正在加快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不斷推進產業群鏈升級,加快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記者潘登、沈程、萬一鳴)

(責編:龐冠華、李敏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