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產業提質升級 財政支撐有力

2025年05月14日08:55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4月25日,位於梧州臨港經濟區循環片區的智慧鑫源年產50萬噸再生鋁合金高端智能化產業項目竣工投產。 (廣西智慧鑫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今年以來,廣西財政按照中央、自治區的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全力推動工業振興發展。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顯效,各地區各部門真抓實干,共同推動一季度廣西工業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1 保 保障重大項目,筑牢產業升級底座

一季度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

全區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8.4%、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升至44.5%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4.8%

全區工業稅收佔稅收總額比重為42.3%

讀數

一季度,工業對全區GDP增長貢獻率達37%。工業持續穩定增長,離不開財政資金的堅實保障與精准投入。

今年以來,廣西財政持續做好制造業提質升級文章,著力抓項目做大增量、擴投資增強后勁、調結構促進轉型,安排資金重點支持投資大、牽引性強、利於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的重大標志性工程及重大項目,依托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投資並形成產業集聚,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壯大我區工業經濟總量。

自治區財政廳全年安排重大工業項目前期工作周轉金25億元,支持各市縣重大工業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推進重大工業項目落地建設,帶動更多工業投資。

一季度,防城港籌措重大工業項目周轉金1.04億元,助推廣西華昇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工程200萬噸氧化鋁項目及配套赤泥綜合利用暫存庫項目、廣西太洋科技有限公司鈹及鈹合金新型材料項目落地建設,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4月25日,位於梧州臨港經濟區循環片區的智慧鑫源年產50萬噸再生鋁合金高端智能化產業項目竣工投產,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150億元,填補廣西年產50萬噸以上超大規模高端再生鋁生產領域空白。

“項目各環節對資金保障需求都十分迫切,資金能否及時到位影響項目投產進度。針對項目情況,財政部門多次來公司對自治區及梧州市相關支持政策進行解讀、核算可兌現數目,梳理整合現有財政資金,幫我們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廣西智慧鑫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龍淦說。

梧州市財政局緊盯項目推進情況,整合各類財政資金,加大惠企政策兌現資金保障力度,及時撥付補助資金3600萬元,支持項目如期投產達效。

“我們建立涉企財政資金動態監控機制,優化惠企資金兌付方案,確保應補盡補、應獎快獎。”梧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梧州市累計兌現惠企獎補資金1.71億元,惠及企業18家,支持工業企業增產增效、加快投資、上規入統,推動再生材料、金屬新材料、建筑材料、光伏電子和食品醫藥五大支柱產業數智賦能、設備更新、延鏈補鏈,著力打造國家級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群。

“廣西通過建立‘產業畫像+動態評估’機制,將財政支持與產業能耗強度、全要素生產率、研發投入強度等12項核心指標挂鉤,持續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對汽車制造、高端鋁材、綠色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稅收增量返還政策,有效帶動重點產業研發投入強度提升。”廣西財經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蒙強說。

2 撬 變單打為聯動,撬動更多社會資本

觀數

截至3月末,自治區本級財政通過廣西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累計實繳出資110.63億元,參與設立子基金66支,帶動社會資本實繳483.5億元。

讀數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變“財政單打”為“財金聯動”,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創新運用多種財政政策工具支持產業升級,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動能。

走進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科技感扑面而來,工廠構建了以“智能島”為主體的柔性化產線,實現從用戶到生產的全鏈條數字化直連。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上汽通用五菱2025年一季度全球汽車累計銷量突破37.7萬輛,同比增長12.3%﹔其中,新能源車型累計銷售19.9萬輛,同比增幅達71.3%。

“我們發揮‘一二五’工程母基金‘以資引智、以資促鏈’作用,引進外來企業增強柳州本土汽車制造業實力,並通過資本合作推動資本與產業融合發展。”柳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一季度,柳州市“一二五”工程母基金、民生騰智基金對外投資項目2個,其中對臻驅科技投資9000萬元、芯三代半導體投資4900萬元,精准聚焦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為企業注入發展新動能。

在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的帶動下,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與臻驅科技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行業領先的新能源汽車電驅解決方案。

越是硬科技含量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越需要耐心資本澆灌。

“我們正積極籌設廣西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未來將重點投資人工智能、數字經濟、低空經濟、北斗遙感及空間地理信息四大領域,為廣西產業發展引入更多優質企業。”2月28日,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在2025廣西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推介暨簽約大會上表示。

今年,廣西正式發布“1+10+N”基金集群,聚焦發揮政府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頭雁”作用,賦能產業發展,撬動更廣泛的社會投資。目前,自治區本級財政已通過廣西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實繳出資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基金2.56億元,帶動社會資本實繳出資10.27億元投資柳州國軒高科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等8個“雙百雙新”項目﹔認繳出資1億元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張江科學城的運營主體聯合設立10.5億元投資基金,助力引入發達地區高科技園區的人才和科技成果落地廣西。

蒙強認為,廣西正通過政府投資基金搭建對接平台,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動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躍升。

3 融 加大科技投入,打造產教融合創新圈

觀數

一季度,全區一般公共預算科技支出同比增支7.42億元,支持科技“尖鋒”行動等項目加快實施

全年計劃安排科技領域專項資金30億元,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讀數

今年以來,廣西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優化科研經費配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牽頭建設創新平台和實施產業類科技項目,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3月19日,欽州首家自治區實驗室——廣西低碳技術與綠色化工新材料實驗室正式揭牌。

該實驗室將依托華誼集團、華南理工大學、廣西大學等企業與高校資源,強化創新平台建設,抓好重點產業和“人工智能+”應用的科技創新攻關,推動廣西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欽州市堅持把科技支出作為重點領域予以保障,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研發投入。”欽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5年3月,欽州市一般公共預算科技支出6038萬元,同比增長64.6%,籌措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項資金850萬元、科學研究與開發經費35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示范專項資金149萬元,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支持關鍵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做好科技成果轉化,是將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最大增量”的核心所在。

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聯合重慶理工大學開展“全自動血細胞顯微圖像掃描分析系統的研制與應用”項目,突破醫學影像智能診斷技術﹔桂林市晶瑞傳感技術有限公司與廣西師范大學實施的“容柵角位移測量專用高分芯片”項目,專攻精密測量領域技術……

一個個項目,通過“企業出題、高校解題”的協同創新模式,既攻克了產業技術瓶頸,又培養了“懂技術、通產業、善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近年來,桂林市以科技項目為載體,聚焦前沿領域攻關,著力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截至2025年4月,桂林市已統籌安排科技發展專項資金1112.24萬元,重點支持知識產權、科技計劃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

“廣西正通過構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鏈條財政支持體系,破解產業創新人才瓶頸,優化科研支持與產才協同機制,利用財政資金‘增量獎補+風險共擔’模式激勵研發創新,強化產學研協同。”蒙強說。(記者 胡戴煒)

(責編:陳麗冰、龐冠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