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間筑安全

廖春在測試繼電器。袁俊杰攝
走進南寧電務段南寧信號檢修工區工作間,所有人動作整齊劃一,低頭伏案,擺弄著手中的巴掌大小的繼電器。工程師廖春坐在其中,眉頭微蹙,目光聚焦在不足毫米的接點間隙上。大家神情專注,頭也不抬,手上卻忙個不停。
“我們接了個南憑高鐵崇憑段的‘大單’。”廖春說,數量充足、狀態良好的繼電器,事關新線施工建設進度。
廖春在驗收繼電器。袁俊杰攝
工長高珠和副工長蒙小花並肩坐在檢測台前,負責將大家驗收完畢的繼電器再檢查一遍,是驗收工作的最后“把關人”。“為了這次的‘大單’,我們將其他任務都已經暫停了,全力以赴做好南憑高鐵的器材驗收。”蒙小花邊說邊利落地將打印好的標簽貼在繼電器外殼上,再將其遞給高珠仔細核查,“這批繼電器要在5月交付,時間緊任務重,大家爭分奪秒。”
別看一個繼電器巴掌大,內部卻包含了幾百個零件,看似隻有2200多台的繼電器檢測,但其實背后工程量是巨大的。廠家送來的繼電器已經封好罩子,專項團隊需要像做“CT掃描”一樣,隔著半透明的罩子完成外觀檢查與電氣特性測試。“平時,大家可以借助工具來完成工作,但現在檢查接點間隙、接點有無歪斜,全憑咱們的火眼金睛。”廖春說著,突然停下來湊近觀察手中的繼電器,“看這個接點有些歪斜,得標記返廠處理。”他轉身對大家叮囑道,“繼電器就像鐵路信號的‘神經元’,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我們必須比技術標准要求更加嚴格,不符合標准的絕不能出所!”
職工在檢修繼電器。卜錫龍攝
2200台繼電器,平均下來每人每天需要檢查100台繼電器,南寧信號檢修工區的姑娘們嘴上說著‘看花了眼’,到了下班點,工區裡此起彼伏的“再看最后一個”讓時鐘的指針悄悄劃過六點,卻沒一個舍得挪窩。她們身旁的檢測儀器嗡嗡作響,記錄本上密密麻麻的數據無聲地訴說著大家重復了上百次的動作——測量、記錄,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三遍以上的復核。任務緊急,心卻不能急,專項團隊的成員們都心知肚明:器材檢測如同繡花針,細節決定質量,一毫米的失誤也有可能導致信號設備“失明”。為了同時兼顧工區的生產任務,周末裡,姑娘們還自發來到工區,完成日常的檢修工作。
南憑高鐵崇憑段建設正加足馬力有序推進,開通運營后,將提升廣西與東南亞的互聯互通水平,助力廣西融入“一帶一路”,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如今,廖春成立的專項團隊已完成了共計1600余台繼電器的檢修工作,一批批合格繼電器被貼上標簽,整齊地擺在架子上。剩下的任務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作為團隊裡的“領頭雁”,廖春每天都要在工位間來回走動,時不時俯下身來幫大伙確認接點狀態,或是解答技術疑問。“這個接點的間隙有些大了。”他輕聲提醒著,手指在繼電器上輕輕比劃。
職工在測試繼電器。卜錫龍攝
毫厘之間筑安全,日復一日守平安。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廖春和他的工友們用專業和耐心守護著每一台設備的安全。正是這些對細節的執著,正是這些平凡而執著的堅守,讓鐵路信號系統得以安全可靠地運行,讓每一段旅程都值得托付。(盧詩穎、張展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