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十四載 郵路踐初心
——記全國勞動模范獲得者朱哲

![]() |
朱哲與同事裝卸郵件。黃雪攝 |
在廣西梧州市,朱哲是名副其實的郵政快遞行業“代言人”。自2010年加入郵政以來,他十幾年如一日,苦練本領,用心服務,以“火眼金睛”的分揀絕活、“分秒必爭”的投遞速度、“心系萬家”的服務情懷,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西工匠”等稱號,一度被譽為廣西梧州“手速最快的快遞小哥”。
十年磨礪成一劍:從“門外漢”到行業“技術咖”
2010年,22歲的朱哲加入梧州郵政,成為一名攬投員。面對老城區錯綜復雜的街巷、日均數百件的郵件分揀,非科班出身的他一度感到“壓力山大”。“記得第一次送錯郵件,客戶失望的眼神讓我徹夜難眠。”回憶起入職場景,朱哲記憶猶新。
為了練就“真功夫”,他開啟了“魔鬼訓練”:跟著老師傅走街串巷,手繪了300多棟建筑的“投遞地圖”,每條街巷的門牌編號、單位分布都爛熟於心﹔下班后留在分揀室,對著數千件郵件練習“快速分件”,從最初的每分鐘15件到后來的每分鐘45件,創造了梧州郵政分揀速度的紀錄﹔自費購買安檢設備書籍,對著X光圖像研究各類物品的形狀特征,練出了“看包裹識違規品”的絕活,累計檢查出各類禁寄物品300余件。
2019年全國郵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上,朱哲憑借精湛的技能,從來自全國各地的124名決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該項目比賽快遞員職業個人三等獎,成為廣西郵政首位獲此殊榮的一線攬投員。載譽歸來的他卻說:“技術沒有終點,客戶的期待就是我前進的方向。”
創新賦能綻光芒:從“獨行俠”到團隊“領頭羊”
2022年,以朱哲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他以工作室為載體,積極開展“傳幫帶”學技術練硬功活動,分批對攬投員進行通關培訓。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先后斬獲廣西郵政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廣西郵政通信特有職業“技能大比武”團體三等獎等獎項,培養出12名“星級攬投員”。他所在的南環攬投部業務近三年年均收入增幅達到18%以上。
在做好“教練”的同時,朱哲與工作室團隊成員發揮技術優勢,與時俱進,創新求變,積極探索服務新模式。針對法院專遞“送達難、反饋慢”的痛點,他率先推動組建專投隊伍,實行三天五投,並建立主動客服、常態化溝通機制,對每一份文書實行“全程跟蹤+限時反饋”,有效確保了法院專遞的送達時效。針對生鮮農產品寄遞損耗難題,他還組織工作室成員,開展技術攻關,研究優化包裝方式,降低荔枝、龍眼等水果郵件的破損率,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
初心不改顯擔當:從“躬行者”到薪火“傳承人”
作為中國工會十八大代表的朱哲,帶著宣講團走進企業、社區、校園,開展“勞模精神進基層”活動30余場,用自己的故事激勵更多人在平凡崗位建功立業。
面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西工匠” 等諸多榮譽,朱哲始終保持著初心:“我是從一線成長起來的,最懂基層的需求。”他牽頭制定的《城區攬投服務規范》,細化了36 項服務標准,有效推動了攬投部規范化管理﹔他還積極參與梧州郵政與梧州市總工會組織的“工會驛站”各項活動,為快遞員、外賣員提供休息、充電、學習場所,送上慰問品,讓“小哥”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如今,朱哲依然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檢查分揀設備、規劃最優路線,用行動詮釋著“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的工匠精神。在他的郵車后視鏡裡,梧州的街巷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是一個勞模對職業的熱愛和忠誠。(莫樹森 黃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