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興安縣溶江鎮:秦渠韻美潤沃土 文明鄉風入人心

2025年04月21日11:15 |
小字號

在興安縣溶江鎮的青山綠水間,位於千年古靈渠南渠畔的蓮塘村如同一顆璀璨明珠,以獨特的文明鄉風與山水田園相映成輝。

這裡,水泥村道干淨整潔,綠植花草爭奇斗艷,農家小院錯落別致。村道邊的宣傳欄、村民院落的圍牆上,隨處可見村規、村訓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文明新風沁人心脾。

強基礎,生態宜居環境美

創建文明鄉村,環境治理是基礎。溶江鎮聚焦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提升,以道路硬化、村庄綠化、路燈亮化等為標准,開展了一系列村容村貌打造工程。依托靈渠河畔獨特的生態優勢,將“三微”建設與自然風貌、民俗文化深度融合,鼓勵村民在房前屋后種植本土花卉,搭配竹籬、石磨等鄉土元素,打造“推窗見綠、移步賞景”的庭院花園,以“小家美”帶動“鄉村美” ,“一村美”變成“村村美”。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建立完善村屯衛生垃圾管護機制,增設分類垃圾桶80余個,各村實現了垃圾桶、運輸車、中轉站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處理率分別達到100%。

為鞏固環境治理成果,溶江鎮以蓮塘村“環保媽媽”志願服務隊為試點,開展系列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助力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同時以環境美、人文美、家風好、生活富為主題,開展了環保媽媽大講堂、環保媽媽手拉手、環保小衛士、綠色環保最美家庭實踐等主題活動,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參與環境衛生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成功將蓮塘村打造成環保媽媽示范村,也成為了全縣首個實現村級垃圾分類的試點村。

樹新風,文明鄉風潤人心

新時代新鄉風,不僅要人居環境的“面子”,還要有移風易俗、文明新風的“裡子”。溶江鎮積極開展鄉風民風家風培育,評選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身邊好人”“星級文明戶”等先進典型,樹立身邊榜樣,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村民見賢思齊,凝聚淳朴民風、文明鄉風。截至目前,蓮塘村共評選“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20人、“十星級文明戶”10戶,“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案例入選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優秀案例集,並作為全區鄉風文明建設十大先進典型案例向全區推廣。

與此同時,還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把推動移風易俗和反對高價彩禮、大操大辦、攀比炫富、鋪張浪費等內容及時納入,對婚嫁彩禮、禮金、宴席等制定“限高”量化標准,大力推行移風易俗“五個統一”工作法,實現婚事習俗的制度化和規范化。黨員干部率先簽訂承諾書,帶頭抵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陋習,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讓文明新風在基層落地生根。

“我們村有自己的村規民約,紅白喜事從簡,大家都按照統一標准辦事,既省錢又省心。”蓮塘村黨支部書記吳健華說道。此外,村裡還組建了打鼓隊、戲曲隊,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

優服務,文明實踐惠民生

近日,在蓮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裡的“百姓名嘴”庄代鴿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柴米油鹽”“茶余飯后”,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語言向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確保群眾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讓群眾在輕鬆的氛圍裡聆聽黨的“好聲音”。

為深化鄉風文明建設,溶江鎮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緊圍繞環境治理、文化生活、政策宣傳、幫扶濟困、敬老助殘、治安巡邏、糾紛調解等方面,組織黨員成立10支志願服務先鋒隊,按照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志願隊“接單”模式,常態化開展“田間課堂”、孝老愛老助老、清潔家園、移風易俗等志願服務活動100余場次,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50余件,不斷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能夠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解決燃眉之急,再累也值得!”黨員志願者庄採綾高興地說。

潛移默化中,文明鄉風已經浸潤到群眾的日常生活。如今,溶江鎮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著屬於“全國文明村鎮”的卓越風姿,人居環境宜居宜游、特色產業富民增收、民風淳朴社會和諧。(張華、李慧敏、唐浩煒)

來源:興安縣溶江鎮人民政府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