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交科新材料:十七載深耕啟新程

“廢舊輪胎堆積如山、改性瀝青性能不足、廣西高溫公路車轍病害頻發……”面對這一道道行業難題,2008年成立的桂交科新材料橡膠瀝青專項技術團隊,歷經十七載的深耕與拓土,自主研發的橡膠瀝青技術填補了廣西的產業空白,在各等級道路、市政、園區等應用裡程將達4000公裡,真正實現“小課題”到“大產業”的經濟騰飛。
從“第一個吃螃蟹”的探路者,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產業標杆,桂交科新材料的技術路徑有章可循。探索橡膠瀝青征程伊始,傳統復合式路面存在反射裂縫、層間結合不佳以及路面變形開裂等病害問題,嚴重影響道路的使用壽命和行車安全。彼時既無成熟的技術路徑,更無專用的設備支撐,在沒有經驗可循的日子裡,團隊成員白天記錄路面使用狀況,深夜用最原始的“試錯法”開展橡膠瀝青配方比對,立志為廣西的道路建設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憑借著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精神,橡膠瀝青團隊成員終於實現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2010年自主研發的橡膠瀝青復合式路面技術在隆百高速成功應用,這是國內第一條大規模應用改性瀝青路面的高速公路。同年,橡膠瀝青開始從室內制備向工地現場生產轉變,打破了傳統改性瀝青生產與應用的時空壁壘,使橡膠瀝青從實驗室樣品蛻變為具備工業化推廣價值的實用材料。截至目前,桂交科新材料累計承擔或開展橡膠瀝青類科研項目24項,獲得科技榮譽及專利44項,是交通運輸部首批綠色循環低碳示范項目,廣西重大科技專項,橡膠瀝青相關技術達到了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並形成了行標、地標、團標等一系列標准體系,為廢舊輪胎高附加值再生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
從深耕壯鄉的“開荒者”,再到架橋東盟的“領跑者”,桂交科新材料的市場軌跡步步鏗鏘。在八桂大地的試驗田裡,從完成廣西首條橡膠瀝青中上面層試驗路——來馬高速,到廣西首條橡膠瀝青ARSMA結構的城市道路——南寧市民族大道,再到自主研發的溫拌阻燃抑煙橡膠瀝青等功能型橡膠復合改性瀝青在廣西科技示范工程——南湛高速應用……團隊用20多條高等級道路、20多條市政新建及養護品質工程,應用裡程於今年超4000公裡的橡膠瀝青路編織出覆蓋14個地市的“綠色通道”。圍繞橡膠瀝青技術應用,桂交科新材料積極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和服務鏈,建成廣西地區最大的武鳴廢舊輪胎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生產基地,以及國內長江以南地區最大的欽州橡膠瀝青科研成果轉化示范基地,能夠為橡膠瀝青穩定生產提供規范化的原材料,滿足不同類型的瀝青加工要求,橡膠瀝青和橡膠粉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園區、養護等不同工程項目。同時,憑借在中國—東盟地區的絕對技術領先和產品輸出優勢,桂交科新材料主動服務自治區、國家戰略,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及“一帶一路”建設,橡膠瀝青技術及產品相繼在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亮相,道路新材料產業已累計實現產業化產值超30億元,帶動設計、咨詢、施工等相關產業產值近20億元,無害化處理廢舊輪胎超180萬條,累計減少碳排放60萬噸,實現了從“毛細血管”滲透“主動脈”,再向“全球神經網絡”延伸的市場進階之路。
從實驗室裡的“攻堅者”,再到技術輸出的“傳承者”,桂交科“聚膠合瀝先鋒”的成長脈絡環環相扣。橡膠瀝青的刻苦鑽研作風淬煉出了“聚膠合瀝”的精神內核,桂交科新材料從“黨建領航 聚膠合瀝”黨建品牌本身出發,聚焦“技術”“生產”“市場”“品牌”“安全”等企業發展重點,開展“黨建領航又紅又專行動、黨建培育先鋒模范行動、黨建打造工作載體行動、黨建賦能生產經營行動、黨建融入企業治理行動、黨建引領科技創新行動、黨建筑牢清廉支部行動”7個行動,組建“瀝青路面新材料科研團隊、市場拓展先鋒隊、品質服務先鋒隊、瀝青生產先鋒隊、膠粉生產先鋒隊、提質增效先鋒隊、降本增效先鋒隊”7個黨員先鋒隊,設立聚膠合瀝先鋒、月度之星人才激勵機制,搭建學習教育平台,利用“先銳大講堂”“交科先鋒1+N”等活動平台,組織梯隊人員參與項目攻堅、崗位練兵、技能特訓,推動公司人才梯隊建設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
未來,桂交科新材料將持續激活“紅色引擎”效能,以“生態優先、價值共生”為行動綱領,在“人工智能+綠色革命”雙輪驅動下,鍛造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進化的新質生產力,用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重塑產業價值坐標,讓每噸橡膠瀝青都承載著黨旗紅、生態綠與科技藍的三重基因密碼,開創高質量發展范式躍遷的綠色方程式。(聶菊 龔文劍 鄭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