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春風暖民心 護航春耕促振興

春耕時節,桂林市的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國家稅務總局桂林市稅務局積極把握農時,深入田間地頭、涉農企業,在政策落實、服務優化上持續發力,為涉農企業注入強勁“稅動力”。
廣西先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農藥、肥料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的農業企業,隨著春耕序幕的拉開,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出貨量增大,發票開具等業務量也隨之激增。
為助力涉農企業搶抓農時,桂林市象山區稅務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聚焦農資生產銷售企業需求,組建“涉農服務小隊”,針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發票開具、納稅申報等環節,為企業開展“面對面”稅費優惠政策精准推送,進行“點對點”的涉稅業務精細輔導培訓,確保稅惠紅利直達市場主體。
“稅務部門主動上門為我們講解政策,指導使用征納互動平台,在線解答涉稅疑問,大大節省了辦稅時間,近兩年來公司享受各項稅費減免近9萬元。”廣西先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婁先生表示。
在陽朔縣楊堤鄉楊堤路口,有一片80畝的園林,桂花、桃花、茶花、杜鵑等苗木生長得郁郁蔥蔥,這裡便是陽朔縣信合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苗木培育基地。公司自2018年成立,逐步成為當地園林苗木產業的重要力量,年產值能達到150萬元,既為城鄉環境美化提供優質苗木,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增收。
公司法人莫桂祥感慨:“我們能發展起來,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幫助。2024年我們享受到1.6萬元稅費優惠,利用這筆錢我們擴大了生產規模,引進了新品種的桂花和茶花。”
為確保涉農企業充分享受稅收優惠,陽朔縣稅務局青年干部主動深入企業、走進園林苗圃間,現場為工作人員詳細講解自產自銷農產品稅收優惠政策,從適用范圍、申報流程到注意事項,耐心答疑,助力企業吃透、用好政策。
走進興安縣力頭村的水稻種植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景象,員工們正在田裡撒秧。“以往種植水稻,我們都是手工插秧,耗時費力。現在借助現代化農機設備,水稻從耕作、播種、管理、收割到烘干全過程都可以實現機械化,效率提升了不少!”興安縣雄力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鄒光雄介紹。
為助力春耕生產跑出加速度,興安縣稅務干部主動上門、靠前服務,把整理好的稅費優惠政策指引送給農企、農戶,幫助企業政策“應知盡知、應享快享”,用稅惠和服務為農企注入資金“活水”。“去年公司累計享受了超4萬元稅費減免,讓我們有更多信心擴大規模、拓展市場。”鄒光雄說。
“如今我們成功建成了1000畝以上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其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7%,每畝地降本增效超過260元。”興安縣冠中農機專業合作社法人馬宗忠表示,國家系列政策的支持和稅務部門的貼心服務給我們加大農業機械投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吃下了“定心丸”。
下一步,桂林市稅務部門將持續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聚焦涉農企業需求,精准送達稅惠政策,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讓稅惠春風吹暖每一寸沃土,為春耕經濟注入“稅動能”。(黃雅慧 楊金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