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職業學院:專業實踐賦能社會服務 雷鋒精神浸潤校園內外

和風暖意沁人心,雷鋒精神永傳承。近日,北海職業學院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雷鋒系列活動。全校師生深入社區、鄉村、景區,將志願服務與專業實踐深度融合,在生態保護、便民惠民、文化傳承等領域掀起“學雷鋒”熱潮,以青春力量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
清潔人行道活動
專業+服務:技能惠民暖民心
在銀灣社區,北海職業學院教師志願者利用周末時間,開設了“文明實踐我是行動者”志願服務集市。活動現場設置三大服務板塊,涵蓋普法宣傳、健康關懷與文化互動。醫護志願者們攜帶專業醫療設備,為居民提供免費血壓測量、健康咨詢等服務,並指導群眾掌握“黃金四分鐘”急救要領。普法志願者們向市民普及宣傳防范電信詐騙、安全用電常識、法律維權知識及最新招生政策。活動還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設置趣味互動區。志願者與市民共同參與踢毽子、背簍繡球等傳統游戲。
學校師生還化身“雷鋒傳人”,走進北海市各個社區、村落。機關第二黨支部的黨員們走進北海市海城區逸夫小學,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黨員護學崗 用愛護成長”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
經濟管理學院志願者們化身為追 “鋒” 使者,身著志願者服裝,來到銀灣社區,穿梭在人群中。他們以雷鋒精神為指引,積極主動地向過往市民發放艾滋病宣傳單,耐心細致地解答大家關於艾滋病傳播途徑、預防方法、檢測手段等方面的疑問。
教育與康養學院“明日之師”志願服務隊來到黃海路社區,為社區居民上門理療服務、測量血壓,一對一指導老年日常護理等服務﹔來到銀灣社區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暨“文明實踐我是行動者”活動,為社區居民普及家庭急救知識與技能。累計服務社區居民上百人,用專業技能傳遞溫暖。
文化與傳媒學院走進僑港電建村,為市民設計眉形、修整妝容,向孩子們介紹了風箏的歷史演變、民俗寓意及制作工藝,還用專業攝影器材定格他們的精彩瞬間。“沒想到學生的技術這麼專業!”村民李阿姨點贊道。
繼續教育學院“學無止境 志願先行”志願隊走進中山路社區及北海老街,開展以“民族團結,法惠民生”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開展法律趣味活動等形式,將民族團結理念與法治惠民政策送到群眾身邊。
機電工程學院走進北海市海城區銀灣社區,發揮專業優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居民答疑:如何避免過載用電、科學扑滅電氣火災、檢查燃氣管道是否泄露等實用生活常識,將安全知識送到居民家門口,共筑社區安全屏障。
文化與傳媒學院“文明祭祀 綠色清明”道德宣講
生態+民生:綠美行動助振興
在北海金海灣紅樹林,師生們揮鍬培土,栽種紅樹樹苗,把思政課搬到“綠水青山”間。“讓思政課不僅在課堂上‘活’起來,還要在學生心裡‘種’下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黃桂林表示。與此同時,學校團委組織百余名志願者在銀灘景區潮雕廣場開展“淨灘行動”,累計清理垃圾百余公斤,用實際行動為海洋生態“減負”。在學校附近的人行道、綠化帶等公共區域,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學院的志願者們全副武裝,細致入微地清除著煙蒂、紙屑、塑料瓶等各類廢棄物。教育與康養學院也來到銀灣社區,一邊清潔社區環境,一邊向社區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志願市集
文化+傳承:實踐賦能育新人
旅游商貿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益旅陽光”義務導游團在珠海路老街開展“義務導游講解”活動。作為學院的一項標志性品牌活動,“義務導游講解”已經連續開展了17個年頭。該團隊累計服務游客超10萬人次,講解北海開埠歷史、騎樓建筑文化。其項目曾獲評“廣西高校優秀志願服務項目”。“每次講解都是對城市文化的再學習。”旅游商貿學院教師劉琳感慨道。
文化與傳媒學院還將道德教育融入志願服務,通過來到北海市海城區廣場西裡社區,共同參與“文明祭祀 綠色清明”道德宣講等活動,引導學生感悟雷鋒精神與時代使命的同頻共振。
教育與康養學院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3名黨員教師帶領學生,組建志願者服務隊,到學校行政辦公樓、居民小區開展“黨建+專業”學雷鋒系列服務活動。通過辦公空間改造、入戶整理收納等實踐,將雷鋒精神融入民生服務,以專業技能書寫新時代青年擔當。
常態+創新:志願服務長效化
學校文明辦負責人趙青青表示:“我們將會把‘學雷鋒’融入日常、化作經常,讓師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雷鋒精神的魅力,讓校園成為一個充滿溫情與正能量的家園。”
近年來,學校構建“校地聯動+課程嵌入”長效機制,將志願服務納入社會實踐學分,培育出義務導游、家電維修等20余個常態化品牌項目。2025年1月至今,全校12個黨支部共組織開展了30余場志願服務活動,參與師生志願者超7800人次,全校累計開展活動20余場,服務覆蓋2萬余人。
春潮涌動處,揚帆正當時。北海職業學院通過“專業實踐+社會需求”雙輪驅動,讓學雷鋒活動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既為青年學子搭建成長平台,也為地方發展注入高校動能,譜寫出校地共融共進的暖心篇章。(莫海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