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家“三月三”登山採風
深挖愛情傳說、地質文化與民俗基因

書法家揮毫寫作。喜善攝
作家在大明山採風拍下沿途美景。喜善攝
近日,30多名文藝家齊聚南寧大明山,以“三月三”民俗為媒,通過文學採風深挖愛情傳說、地質文化與民俗基因,助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度融合實踐。
活動中,文藝家們一起探尋傳說中的愛情樹。大明山巔,兩棵500余年樹齡的情侶鬆扎根懸崖。大明鬆是我國獨有珍稀樹種,僅存於南寧大明山與台灣玉山。大明山上的這兩棵鬆樹主干彎曲成“相擁而立”之姿,恰似一對戀人在歲月長河中訴說著永恆的盟誓。
這兩棵鬆樹還承載著一段被歲月塵封的傳說:古代壯族土司之女與漢人書生異地相戀,因戰亂分離,最終化作連理鬆。作家們在採風中挖掘出此傳說,賦予其“異地情緣之根”的全新文化內涵。
在為期3天的採風活動中,廣西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兼民族文學專委會主任張耀民和30多名文藝家用鏡頭和筆定格美景。文藝家們行走於雲海鬆濤間,領略“嶺南奇山”的生態之美與千年駱越文化的厚重。詩詞作家李秀珍感慨道:“大明山的地質奇觀與壯族歌圩文化交相輝映,為文藝創作提供了無盡靈感。”作家李新文提議,將大明山的“雄、奇、險、秀”融入筆墨,以藝術形式展現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壯麗畫卷。
在採風座談會上,與會者圍繞“1314愛情高地”建設展開深入研討。作家龍歌建議,結合“三月三”歌圩文化與海拔1314米愛情地標、壯族婚俗非遺,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場景”。音樂家馬辛意提出構建文旅動線,復現壯族傳統婚俗。
此次活動由廣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其間還舉行了“1314愛情高地”主題詩會,著名歌唱家鮑朝志深情朗誦愛情詩歌,作家龍歌即興獻唱《大明山採風山歌》,知名作家張冰輝以及李識經、海空、彭文帝、梁桂海、楊嘉壽、潘仁紅等多名詩人的佳作也在雲霧繚繞的山中回響。(記者 李宗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