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浦北縣:“小陳皮”鋪就鄉村振興“黃金路”

2025年02月28日15:40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自2022年5月登記成立以來,浦北縣陳皮協會(以下簡稱“協會”)錨定“把浦北陳皮產業打造成百億富民產業”的目標任務不動搖,通過抓好平台搭建、技能培訓、標准建設、品牌深化等“四抓”,有效引導支持廣大會員群眾用心用情用力發展浦北陳皮產業,實現行業服務保障、產業發展能力、產業規范發展、產業市場活力等“四提升”。

在協會的強力帶動推動下,浦北陳皮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龍門鎮入選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目前,浦北縣大紅柑種植面積超17萬畝,陳皮產業產值超60億元,陳皮產值億元村5個、超百萬元戶285戶、2萬多戶近10萬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小陳皮”鋪就鄉村振興“黃金路”。

抓好平台搭建,提升行業服務保障。協會圍繞行業發展主線,找准“會員所需、協會所能、政府所想、群眾所盼”的結合點,加強自身規范化建設,關注陳皮行業發展趨勢,為會員搭建全方位服務平台。協會在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及時推送更新陳皮發展的信息、視頻,講好陳皮品牌故事,不遺余力宣傳陳能浩、符敬森等會員風採及浦北陳皮產業發展的好政策、新動態。組織行業企業到北京、廣東等區內外參加各類推介會、博覽會等對接活動40多場次,為企業提供展示創新技術、投融資對接、開拓市場等平台,促進行業抱團發展。

加強產品研發,持續打響品牌知名度,著力打通從田間地頭到工廠的種植加工“高速路”。協會會員從成立時的50多個發展到目前的500多人,榮獲2022年度浦北縣“先進協會”,順勢而為推進浦北陳皮產業高質量發展。

抓好技能培訓,提升產業發展能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紅柑種植高產高效還得靠科技。為讓大紅柑變成“發財樹”、讓陳皮變成“金皮”,不僅要“會種”,還要“慧種”。

浦北縣陳皮協會著眼陳皮產業育種、種植、收購、存儲、加工、銷售全鏈條全過程競爭,充分利用廣西農科院、縣陳皮產業發展中心等的技術力量,堅持經常性指導,選派科技特派員等專家深入一線,傳授推廣大紅柑無毒育苗、連片種植、陳皮制作技藝等技術,擴大產業種植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堅持常態化培訓,與廣藥集團等合作,發揮陳皮產業人才實訓基地作用,開展培訓23期,培訓本土企業人才和農戶2000多人次,使100多名陳皮種植戶成為致富能手或技術骨干。目前已建成大紅柑連片種植基地240多個,萬畝核心示范區3個,無毒育苗基地2個,夯實陳皮產業發展根基。

抓好標准建設,提升產業規范發展。協會著力打造“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格局,推動果、藥、食、茶、健、文旅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與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標准化協會等的溝通與合作,加快制定陳皮行業標准和產業發展規范,參與制定《浦北陳皮》《浦北青柑茶》《浦北陳皮感官評價方法》等5項團體標准和《浦北陳皮加工技術規程》《小青柑採收與商品化處理技術規程》2項欽州市地方標准。

充分發揮市場、信息、人才等優勢,在優質種苗繁育、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優質農資供應、銷售渠道拓展、區域品牌打造、陳皮“官倉”建設等方面,力促浦北陳皮組團式、集群化、全產業鏈發展,維護陳皮行業的經營秩序和合法權益,使陳皮成為鄉村振興、助農增收的助推器,助力浦北陳皮產業行穩致遠。

抓好品牌深化,提升產業市場活力。著眼做優“浦北陳皮”特色品牌,引領會員企業和農戶深化“陳皮+”和“+陳皮”,多元化提升品牌價值,在引導統一規范使用“浦北陳皮”區域公用特色品牌的同時,配合申報“浦北陳皮”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讓“欽字號”品牌唱響大江南北。配合浦北陳皮研究所等研發工作,推出陳皮月餅、陳皮茶等系列新產品30多個,陳皮品牌化深入消費者的心窩。探索實踐“種植+加工+文旅+康養”等產業融合模式,積極參與浦北陳皮產業園、浦北陳皮文化體驗館等建設。

為宣傳推介浦北陳皮提供了更直觀、更便捷、更廣闊的展示交流平台,浦北陳皮文化體驗館自去年12月在欽州市體育中心正式揭牌以來,助力提升浦北陳皮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與消費者互動體驗和品牌形象展示,高標准做好陳皮產品的陳列展示、知識講解和文化互動,拓寬陳皮產業市場前景,推動浦北陳皮步履穩健走出廣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浦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馬啟崇 吳遠祥 黃世豪)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