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四共”促進桂滇黔跨省(區)民族團結和諧融合發展

春節期間,西林縣在馬蚌鎮萬峰湖景區舉行“桂滇黔”第一粽開粽儀式,由桂滇黔三省(區)接邊區群眾共同包的一個重288斤大粽子成了活動的特大亮點。巨大的粽子被緩緩揭開,熱氣騰騰的粽香四處飄逸,讓每位游客都品嘗享受到桂滇黔跨省區獨特的美食文化。
西林縣馬蚌鎮地處桂滇黔三省(區)接合部,與雲南省羅平縣魯布革鄉、貴州省興義市三江口鎮山水相連、隔江相望,接邊區各民族同胞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大家同飲一江水,同趕一條街,同唱一首歌。近年來,該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精神家園共筑、綠水青山共護、民族事務共管、農旅融合共富“四共”為抓手,有力促進了桂滇黔跨省(區)民族團結和諧融合發展。
精神家園共同筑。該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活動為載體,充分利用線下線上兩大陣地,多層面講好桂滇黔跨省(區)民族團結故事,每年舉辦桂滇黔跨省(區)“三月三”山歌節、潑水節、春節、重陽節等民族民俗文化節慶活動,各族群眾同享節慶節日文化盛宴,共敘民族團結情誼﹔桂滇黔跨省(區)學習黨的政策理論凝聚民族團結共識,夯實民族團結根基,在情感共鳴中增強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深入實施“石榴籽”宣傳教育工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國民教育、學校教育全過程,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六個相互”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共同構筑起桂滇黔跨省(區)各族群眾精神家園的堅實基石。
綠水青山共同護。該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黔桂滇三省(區)五縣(市)萬峰湖聯合執法指揮部的指導下,與雲南省羅平縣魯布革鄉、貴州省興義市三江口鎮成立水上聯合黨支部,打破萬峰湖以往“各掃門前雪”的傳統治理模式,常態化聯合開展萬峰湖生態環境管護治理,實現“信息互通、數據共享、聯防聯治”的萬峰湖水域環境綜合整治格局,有效保護了萬峰湖的生態環境。目前萬峰湖水更清、沿湖兩岸的山更綠、空氣更清新,成為桂滇黔跨省(區)的一顆璀璨明珠,集山水之美、民俗之韻於一體,早、中、晚景致各異,是眾多釣魚者聚會的天堂,是絕佳的旅游勝地。
民族事務共同管。該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充分發揮桂滇黔跨三省(區)接邊區位優勢,與雲南省羅平縣魯布革鄉、貴州省興義市三江口鎮建立桂滇黔跨省(區)聯合工作委員會,共同簽訂《桂滇黔跨省(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協議》《桂滇黔跨省(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公約》,常態化聯合開展民族宗教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桂滇黔跨省(區)一站式矛盾調處中心,及時化解桂滇黔跨省(區)接邊各族群眾矛盾糾紛﹔讓群眾矛盾糾紛不過“夜”,不出“轄區”,有效維護了桂滇黔跨省(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農旅融合共同富。該縣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深入推進“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探索三省(區)接邊群眾互通、互學、互強產業發展之路,培育壯大了一批特色產業鏈。在接邊區山上打造桂滇黔跨省(區)萬畝油茶種植產業示范基地,千畝檸檬、柑橘、小米蕉、咖啡等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園﹔在水面開通水上觀光休閑游、康養垂釣等休閑旅游業﹔在村庄建設民俗民宿文化體驗服務業,拓寬了各族群眾致富增收路子,鼓足了各族群眾“錢袋子”,打牢了桂滇黔跨省(區)民族團結和諧融合發展的物質基礎。(黃燕群 王登華 熊英秀)
來源:西林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