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學用“千萬工程”繪就芒鄉新圖景系列報道(七)

“千萬工程”落地生花 魅力瑤鄉風景如畫

——田東縣作登瑤族鄉學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紀實

2025年02月20日16:0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作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單位,田東縣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為契機,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通過縣級推動、鎮村聯動、全民發動、示范帶動、常態行動等“五動”結合,走出一條“統籌、共商、共建、共享、共管”的新路徑,鄉村呈現出一派和美新氣象。田東縣推出《學用“千萬工程”繪就芒鄉新圖景系列報道》,記錄“千萬工程”經驗在芒鄉大地的新實踐,展示各鄉鎮黨群同心共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瑤鄉大地,風光旖旎,古老鄉村正經歷著煥新蝶變。近年來,田東縣作登瑤族鄉深入學習並積極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改革創新為驅動,真抓實干促發展,全力提升鄉村整體風貌,為群眾打造更為整潔、舒適的生活空間,不斷增強村民的幸福感與歸屬感。

生態宜居,瑤鄉向綠而興。周金鵬攝

生態宜居,瑤鄉向綠而興。周金鵬攝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自開展學用“千萬工程”以來,作登瑤族鄉黨政“一把手”以身作則、親力親為,全面統籌項目、資金、人力、政策等各類資源,凝聚起強大的建設合力。積極組織村干部、黨員代表以及群眾代表前往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汲取成功經驗與優秀做法。在項目規劃過程中,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全面了解各個村屯的實際情況與發展需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打造的原則,依據不同村屯的特色,量身定制契合的發展方案。

龍須河沿岸村屯憑借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致力於打造成為鄉村田園風光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石山片區村屯充分挖掘和整理瑤族傳統習俗、民間藝術等,將民族特色資源與綠色生態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濃郁瑤族風情的特色村屯﹔土坡片區村屯森林資源豐富,通過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突出果園林海、富氧生態等特色品牌,著力構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作登瑤族鄉採取分批推進的策略,將登高村、大板村、平略村、隴桃村、隴那村等五個村列為重點建設對象,進行整體規劃與鞏固提升。在重點打造這五個精品村、示范村的基礎上,同步推進新安村、巴立村、隴窮村等一批村屯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力求實現全鄉共同發展。

2024年以來,作登瑤族鄉共實施和美鄉村建設項目10個,總投資達1160萬元。累計完成申報先建后補資金10萬元,完成改廚改廁項目實施並通過驗收30戶。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環境衛生條件、加強生態保護等一系列舉措,全鄉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如今,漫步在作登瑤族鄉的各個村屯,干淨整潔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房屋、綠樹成蔭的庭院隨處可見,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加強鄉村建設,村居依山傍水好風景。作登瑤族鄉政府供圖

加強鄉村建設,村居依山傍水好風景。作登瑤族鄉政府供圖

激發動力,全民參與

作登瑤族鄉大板村在人居環境改造過程中,始終秉持“自己事自己議、大家事大家辦”的理念,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成功實現村民從鄉村建設旁觀者到參與者、決策者的角色轉變。“方案制定前期,我們廣泛學習各地經驗,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小組會,充分聽取群眾訴求和意見。經過反復商議才最終確定改造方案。群眾參與感強,方案實施起來也更加順利。”大板村支書農建軍介紹。方案確定后,村民們迅速行動起來,主動投身到人居環境改造工作中。他們拿起鐵鍬、掃帚等工具,清理村裡的垃圾和雜物,平整道路,植樹種花。許多村民還自發投工投勞,不計報酬。

一年多來,僅大板村和隴那村群眾自發投工投勞就達600多人次,充分彰顯了村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與決心。鄉政府對已開展建設的村給予政策傾斜支持,為各村提供5至10噸不等的水泥、磚頭等原料援助。此外,社會各界捐贈和群眾自籌資金折算超過20萬元。

學用“千萬工程”經驗,鄉村更加宜居。作登瑤族鄉政府供圖

學用“千萬工程”經驗,鄉村更加宜居。作登瑤族鄉政府供圖

真抓實干,成效顯著

在推進“千萬工程”的道路上,作登瑤族鄉始終堅守求真務實的態度,堅持真抓實干,不僅在改水改廁、村道硬化、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下足了功夫,讓鄉村的“面子”煥然一新,更在治理體系構建、鄉村產業培育、鄉風文明建設、文化傳承發展等“看不見”的“裡子”工程上精耕細作、用心用力,致力於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在治理體系構建方面,作登瑤族鄉不斷探索創新,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機制。通過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廣大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同時,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成立村民議事會、監事會等組織,讓村民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大家共同商議村裡的大事小事,共同監督村務工作開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與此同時,作登瑤族鄉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文明新風尚,努力塑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各村自發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和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規范村民的行為舉止,引導村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開展“瑤鄉榜樣”“最美瑤鄉人”等評選活動,樹立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村民爭先進、創文明的積極性。如今,在作登瑤族鄉,鄰裡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尊老愛幼、勤勞致富的良好風尚蔚然成風。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促進群眾增收。作登瑤族鄉政府供圖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促進群眾增收。作登瑤族鄉政府供圖

展望未來,持續奮進

2024年,作登瑤族鄉以舉辦成立40周年鄉慶活動為契機,積極謀劃了一批“惠民生、促發展”的項目,這些項目涵蓋文化、農田水利、交通和環保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產業發展等多個領域,納入鄉慶項目20個,總投資約6.6億元。

未來,作登瑤族鄉將在“千萬工程”的引領下,堅定不移地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不懈奮斗,讓鄉村建設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讓瑤鄉大地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陸向宇、袁琪雯)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