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廣西構建“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

2025年02月21日09:18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我們的系統可以設置無人機自主巡航的時間和任務,將平陸運河(茅尾海)入海口一帶相關點位的紅樹林、海飄垃圾等監測對象的照片遠程傳回到系統中。”2月19日,在位於北海市城區的廣西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監測室,工程師龐敏倩輕點電腦鼠標,即可通過系統聯網,與約100公裡外的平陸運河(茅尾海)生態環境智能監測基地實現數據交換,為分析形成生態環境智慧監測日報、周報提供材料佐証。

  據介紹,為做好平陸運河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助力平陸運河綠色工程建設,及時監測平陸運河項目建設對茅尾海沿岸紅樹林、水質等造成的影響,廣西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圍繞打造廣西生態環保“116620”工程,精心謀劃布局,從2023年起著手在平陸運河入海段建設首個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的亮點工程——平陸運河(茅尾海)生態環境智能監測基地,服務於重大工程平陸運河建設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的實時自動監測監控和預警。

  目前,平陸運河(茅尾海)生態環境智能監測基地一期建設已完成,並從今年1月開始運行使用,基地具備了海水水質、紅樹林、海洋垃圾、池塘養殖排污等監測功能,切實服務於平陸運河的建設與運行。基地的二期、三期建設計劃於2025—2027年開展,將完善基地二層艙體及通量塔建設。該基地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后,將實現衛星、無人機、岸基站和海上浮標等多手段對平陸運河入海口茅尾海的生物生態、環境質量及其人為活動影響等進行全方位、全要素、持續性的在線自動觀測和監控,以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促進平陸運河綠色工程的建設,助力保障廣西北部灣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和向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為促進自動監測數據的有效發掘利用和數智化轉型提升,該站採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於2024年基於預警監控系統研發了水質預報模型,實現了海水站點未來7天的水質自動預報,這是國內海洋生態環境領域的創新突破。預報內容包含水質類別、水質因子濃度等,並對超標的站點和監測因子進行預警提示,為政府部門開展海洋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該系統同時實現在海洋污染事故中對污染物擴散漂移動態進行實時預測,為突發海洋環境事故處置提供技術支撐。(記者楊靈燁 通訊員岑國林)

(責編:龐冠華、李敏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